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魏世家

标题包含
读魏世家
亹亹谈先王,古今谁有得。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嗟彼三代后,沦胥入战国。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论材称权衡,轻重无物惑。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安国的生平和事迹暂无详细记载,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补充。然而,作为一名学者或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是可以通过公开资源查找的。如果您有更多的背景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了解他。
ness1024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献中漫谈历代君王,试问古今有谁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虽然他们的决策和作为都只是末节,但关键在于情感不能隐藏。悲哀的是,自从夏商周三代之后,世界沉沦于战乱之中。翟璜听闻一句忠告,感到惭愧并低下头向李克请教。评论人才应以公正的态度,不应因物欲而蒙蔽判断力。我如果能做到这样,才能承担众人之责。
ness1024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2. 先王: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贤明的君王。 3. 情不匿:真实情感不隐藏。 4.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5. 沦胥:渐渐沉沦。 6. 战国:指春秋战国时期。 7. 翟璜: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8. 一言:指李克的建议。 9. 惭俛(miǎn):羞愧低头。 10. 权衡:秤锤与秤杆。比喻判断、衡量事物的标准。 11. 任人责:承担责任,勇于担当。
ness1024
去完善
赏析
《读魏世家》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古时候国家治理以及人才选拔的观点的诗歌。在诗中,作者以魏国为例,描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进而表达了对贤明的君主和选拔人才的渴望。 首先,诗中的"亹亹谈先王"表达了对于古代君主和圣贤的敬仰之情,并指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们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紧接着,诗人通过"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强调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真诚、公正的品质,他们的行为应是出于真心关爱百姓和国家,而非贪图私利或掩盖真相。 然后,诗人对夏商周三代之后,天下陷入战乱的局面表示痛心,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为了权力而牺牲道义的人。在诗中,"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则讽刺了一些所谓的"智者",虽然他们在表面上主张道德和公义,但实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 接下来的诗句"论材称权衡,轻重无物惑",既是对君主评价贤能的标准之简单明了的刻画,也是对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理想化追求。最后两句"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更表明了诗人对公平选拔人才的坚定信仰,只要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愿意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和责任。
ness1024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魏世家》是北宋著名文人王安国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93年,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阶段,王安国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落第,但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后来,王安国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的政治观点和文学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言志,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王安国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阅读魏世家的历史故事,引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这首《读魏世家》中,王安国以魏国的兴衰史为鉴,揭示了历史上的兴亡更替,警示人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担忧,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ness1024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