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知县九十一丈应聘成都赋诗为别

标题包含
知县九十一丈应聘成都赋诗为别
珍重圭璋彦,经纶半世闲。 纷纷徒自黠,默默了非顽。 怀道心虽泰,忧时鬓已斑。 操存期入室,得失讵逾闲。 忽遇风云会,应思雨露颁。 慨言全蜀病,均是一家患。 友爱惟天性,侵牟可厚颜。 未能忘狗鼠,安得及孤鳏。 昔志词何屈,今行势莫艰。 坎离交接地,损益覆翻间。 户外元无盗,山前怎有蛮。 都缘人好事,所以物生奸。 善恶无他道,廉贪是要关。 但令归似水,何用积如山。 问政文而上,论心武以还。 未言齐地利,当念破天悭。 公议尤相傃,愚言殆未删。 君王何必利,孟叟语非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度正"的相关信息。可能你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你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敬重才华横溢的人,在半世的忙碌中度过。 虽然忙碌但却充满智慧,默默地追求真知并非迟钝。 心中有道德理念,尽管担忧国家大事导致头发花白。 勤奋执着希望得到机会,得失并不在意。 突然遇到了一个好的时机,应该感恩并思考如何将知识传播给大众。 感慨地说出四川的现状,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共同努力。 对他人的关爱是出于天生的善良,利益上的侵夺却让人羞愧难当。 不能忘记那道德败坏的人,如何让孤独贫困的人得以解脱。 以前的志向和言辞并未屈服,现在行动的难度也未增加。 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了解了道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周围没有盗贼,却有人心怀不轨。 这都是因为人们贪婪自私,让事物变得复杂而危险。 善与恶并没有其他途径,只有廉洁和清廉是关键的区别。 只要让水流回清澈,就不必再担心囤积如山。 面对政务要有文人的认真,谈论内心要以武人的果断。 不必说大地的好处,应当理解破解困境的重要性。 公众的议论也要逐渐减少,我的话大概还没有被删除。 君王不需要过度关注利益,孟子的话并不是嘲笑。
去完善
释义
《知县九十一丈应聘成都赋诗为别》注释: 1. 圭璋:指士人的美德。圭,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持的玉制礼器;璋,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持的玉制礼器。此处借指贤能之士。 2. 彦:贤能之士。 3. 经纶:筹划国家大事。 4. 徒自黠:徒劳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5. 默默:安静无声。 6. 非顽:不是愚昧无知的人。 7. 心虽泰:心境虽然平静。 8. 忧时鬓已斑:为国家大事担忧,头发已经变白。 9. 入室:进入内室,指得到皇帝的亲近信任。 10. 讵逾闲:怎么会超过平凡的境界。 11. 风云会:比喻遇到好的机遇。 12. 雨露颁:指皇帝的恩赐。 13. 全蜀病:整个四川的问题。 14. 一家患:一家人的苦难。 15. 爱惟天性:仁爱是人的天性。 16. 侵牟:侵害剥削。 17. 厚颜:不知羞耻。 18. 狗鼠:比喻坏人。 19. 孤鳏:孤独的人。 20. 昔志词何屈:过去的志向为什么会被压抑。 21. 今行势莫艰:现在的形势为什么如此艰难。 22. 坎离交接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生活。 23. 损益覆翻间:在得失之间反复挣扎。 24. 门外无盗:社会治安良好。 25. 山前有蛮:指少数民族地区。 26. 人好事:人们喜欢多事。 27. 物生奸:事物本身不会产生罪恶,都是人为的因素导致的。 28. 善恶无他道:善恶没有其他的途径,只有一条路。 29. 廉贪是要关:廉洁与贪婪是人生的重大抉择。 30. 如水:像水一样清澈纯净。 31. 如山:像山一样稳固不移。 32. 文而尚:崇尚文明教化。 33. 武以还: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安全。 34. 齐地利:治理国家的要务。 35. 破天悭:打破天然的吝啬,指慷慨解囊。 36. 公议:公众的意见。 37. 相傃:相互依存。 38. 愚言:直言不讳的话。 39. 未删:未被删除或摒弃。 40. 君王何必利:皇帝为什么要追求利益。 41. 孟叟语非讪:孟子的言论并非诽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度正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期望。 首联“珍重圭璋彦,经纶半世闲”,意为珍惜那些有才干的人,他们为国家治理操劳半生,却一直默默无闻。颔联“纷纷徒自黠,默默了非顽”,描绘了那些表面上聪明实则愚蠢的人,以及那些沉默寡言却内心坚定的人。 颈联“怀道心虽泰,忧时鬓已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虽然心怀正道,但因为忧虑国家事务而头发已经变白。 尾联“但令归似水,何用积如山”,则是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期许,只要能让财物回归如水般自然流动,就不必担心积累如山。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官员廉洁奉公的热切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知县九十一丈应聘成都赋诗为别》是宋代诗人度正所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然而,这些变革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官僚阶层内部的争斗。 度正是当时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深感国家治理的艰辛。此时,他被任命为知县,需要离开家乡前往成都赴任。临别之际,他感慨万千,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知县九十一丈应聘成都赋诗为别》。 在这首诗中,度正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新任职地的期待。同时,他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个人困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度正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个人遭遇和心境,以及他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