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群居崖谷间,不食人间食。
春风百花场,来往无虚日。
采花酿为粮,仓廪自充实。
歘罹割裂殃,操戈穷入室。
何异误国人,腹剑而口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群鸟儿居住在山谷里,不吃人间的粮食。
春风吹过百花盛开的田野,它们每天都去那里嬉戏。
采集花朵作为食物来源,鸟儿的仓库自然很充实。
突然有一天,它们遭受了杀戮的灾难,强大的敌人闯入了它们的家园。
这跟那些欺骗百姓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内心险恶,但嘴上却说得好听。
去完善
释义
1. 群居崖谷间:指蜜蜂聚集在悬崖山谷之间筑巢生活。
2. 不食人间食:指蜜蜂不食用人类的粮食和食物。
3. 春风百花场:春天到来,各种花朵盛开。
4. 往来无虚日:指蜜蜂每天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没有一天休息。
5. 采花酿为粮:蜜蜂采集花粉制作成蜂蜜作为粮食储备。
6. 仓廪:储藏粮食的地方。
7. 歘:快速。
8. 罹:遭受。
9. 割裂殃:这里指人类捕杀蜜蜂获取蜂蜜的行为。
10. 操戈:拿起武器。
11. 穷入室:指彻底破坏蜜蜂的巢穴。
12. 何异误国人:为什么不同于误导国民的人?这里作者将蜜蜂与口蜜腹剑之人对比。
13. 腹剑而口蜜:形容表面和善、内心险恶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蜜蜂》这首诗描绘了蜜蜂的日常生活习性。首先,诗人描述了蜜蜂“群居崖谷间,不食人间食”,体现了它们勤劳和独立的品质。接着,通过“春风百花场,来往无虚日”,表达了蜜蜂在春天的百花盛开时辛勤采蜜的场景。接下来的诗句则揭示出蜜蜂用采来的花朵酿造蜂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储备。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隐喻了某些人表面和善、言蜜语,实则心狠手辣的行为,以此暗示读者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蜜蜂》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连文凤所作。据史书记载,连文凤生活在公元12-13世纪之交的南宋时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金、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侵略,中原地区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连文凤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诗歌。
在《蜜蜂》这首诗中,连文凤以蜜蜂为喻,表达了对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他用蜜蜂采集花蜜的过程来比喻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蜜蜂的勇敢和团结精神,表达了民众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连文凤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自幼家贫,靠自学成才,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归隐。他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既有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也有对自己遭遇的感慨。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蜜蜂》这首诗更加深沉感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