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方次云
姑苏台上姑苏馆,共说南山竹火炉。
湖上相逢又相别,不知何处说姑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姑苏台上的姑苏馆内,我们一起谈论着南山的竹子和火炉。我们在湖上相遇又分别,不知道在哪里还能再谈起姑苏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姑苏台:又称吴王夫差台,位于苏州市。
2. 姑苏馆:指位于姑苏台的馆舍。
3. 南山:即南面的山,这里具体指的是苏州市的灵岩山。
4. 竹火炉:用竹子制作的火炉。
5. 湖上:这里指苏州附近的西湖。
去完善
赏析
《别方次云》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别离的情景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首句“姑苏台上姑苏馆”中,诗人以“姑苏台”这一富有历史底蕴的地标性建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姑苏馆”一词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所,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二句“共说南山竹火炉”中,诗人以“南山竹火炉”为意象,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句话不仅勾勒出了两人闲谈时温馨的氛围,还暗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第三句“湖上相逢又相别”中,诗人通过“相逢又相别”的过程,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离别的伤感。这句话既揭示了诗的主题,也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不知何处说姑苏”中,诗人以“不知何处说姑苏”收尾,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慨。这句诗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留恋,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方次云》是南宋诗人林光朝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林光朝因病辞官回乡,与好友方次云分别时所作。
在林光朝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外部北方金国侵扰,国家疆土沦陷。尽管南宋朝廷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始终未能扭转局势。林光朝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指南,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政议政。然而,由于身体状况和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辞官回乡,与友人分别。
在诗中,林光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以“晚风吹枳棘,驿路生婆娑”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林光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