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道士陈天隐 其二

标题包含
和道士陈天隐 其二
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样逍遥自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在这世上哪里才是适合我的地方呢?那美丽的桃花和秋天的明月原本是无足轻重的,我喜欢的只是那阳光普照、微风拂面的春日时光。在天上有许多知心的朋友,但在凡尘之中却难以找到与我心灵相通的人。如今乘着红色的虬龙一跃便能接近蓬莱仙境,却又担心在那神仙聚居的地方有着前世未了的因缘。
去完善
释义
1. "逍遥自乐真":形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其中“逍遥”指闲适自得,无拘无束;“自乐真”意味着乐在其中,真诚自在。 2. "碧桃":绿色桃花,此处代指美好景色。 3. "丽日祥风":风和日丽的意思,表示晴朗美好的天气。其中"丽日"为明亮阳光,"祥风"即吉祥之风。 4. "心人":知心之人,这里指的是能够相互理解的朋友或伙伴。 5. "赤虬":红色的水龙,此处的"赤虬"可以理解为诗人以蛟龙比喻自己,借表达自己内心壮志凌云的豪情。 6. "丹邱":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神仙居住地。"宿因"则是佛教语,指前世善恶因果报应,此处表意可能与长生不老有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谢枋得写给道士陈天隐的唱和诗。首联“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表现了作者向往道士的逍遥生活,但又感叹世俗难容的无奈。颔联“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则通过对碧桃、秋月、丽日、祥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眷恋。颈联“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表达了作者渴望在仙界得到知己的慰藉,但在尘世却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尾联“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则以赤虬跃至蓬莱仙境的形象,表达出作者想要追寻道教仙境的愿望,但又担忧自己与丹邱仙境缘分未到的顾虑。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向往逍遥生活和渴望知己的复杂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尘世纷扰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道士陈天隐 其二》,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谢枋得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4年,正值南宋灭亡的前夕。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腐朽,北方金国、蒙古先后南下侵略,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谢枋得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是南宋朝廷的重臣,历任监察御史、江东制置使等要职,但因为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多次遭到权臣排挤,甚至被迫归隐。然而,在国家危亡之际,他又挺身而出,投身抗金、抗蒙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南宋政权被蒙古攻陷,他拒绝投降,流亡江南一带,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在谢枋得所处的时代,道教在南宋社会上颇为流行,许多士大夫都喜欢与道士交往,探讨哲理。陈天隐便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道士,他与谢枋得交情深厚,两人常有诗词往来。这首《和道士陈天隐 其二》正是表达了谢枋得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心境,既有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