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拍蛮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孔雀的长尾巴拖带着金色的光芒,它们害怕被人看到,所以飞到丁香树丛中藏了起来。在江边的越女们争相拾取五彩斑斓的羽毛,一边叫着,一边背着夕阳回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拍蛮:词牌名,又作“八拍”。
2. 孙光宪: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词人和文人,他的词藻华丽,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
3. 金线:这里指孔雀羽毛上的金色纹路。
4. 丁香: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开花,花蕾圆锥状,香如丁香。这里代指丁香树丛。
5. 越女:越地的女子,这里泛指江南女子。
6. 沙头:沙滩边,这里指江边。
7. 拾翠:古代妇女春游时采集百草以驱邪祈福的习俗。
8. 相呼:相互呼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风景画卷。开篇以“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写景,寓意孔雀的尾羽如同金色的丝线,既美丽又珍贵,而它们却害怕人们的目光,悄悄飞入丁香丛中寻求庇护。这两句巧妙地将孔雀的美丽与羞涩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婉约柔美的意境。
接着以“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描述了河边洗衣女子欢快活泼的场景。她们一边捡着翠绿的叶子,一边呼唤同伴回家,尽情享受着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光。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和谐和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拍蛮》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孙光宪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和美好爱情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5年左右,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末期,距离北宋的建立仅有数年之隔。在这段时间里,孙光宪作为南唐的官员,亲眼目睹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也体会到了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孙光宪的词作往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他善于运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以此传达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在《八拍蛮》中,他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对水鸟、荷花、垂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此外,孙光宪还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他认为,真挚的爱情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这也是他在战乱时期所渴望的一种精神寄托。通过这首词,孙光宪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创作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