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
冠劒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
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手中的宝剑无法跟随你离去,江河却还留存着我们的恩情。歌声中,你用长袖遮住悲伤的眼神,泪水顿时洒落在衣襟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冠剑:古代官员朝会时戴的帽子和佩带的宝剑,象征身份地位。
2. 不随君去:不随着离去的人一起走,表示留在这里。
3. 江河:长江和黄河,这里指代国家。
4. 共恩深:共同承受恩情。
5. 歌袖:唱歌时的袖子。
6. 半遮眉黛:用袖子遮掩部分眉毛,形容伤心难过的样子。
7. 泪珠:眼泪。
8. 旋滴:迅速滴落。
9. 衣襟:上衣的前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翻译与赏析:
“冠剑不随君去”描绘出一幅离别画面,借用了古代礼仪中冠、剑不离身的典故,表现出离别时的不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暗含对友人离去的不解和无奈。
“江河还共恩深”意味着友情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恩情深重。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强调虽然友人离去,但深厚的情谊仍然存在。
“歌袖半遮眉黛惨”描述了离别时女子悲痛的心情。用“歌袖”象征女子的美丽容貌,以“眉黛惨”表现其悲伤的神情。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离别的悲哀氛围。
“泪珠旋滴衣襟”是描绘别离时的情景,女子悲恸之下眼泪夺眶而出,瞬间洒满衣襟。这句既表现了离别的伤痛,又传达了女子哀婉动人的姿态。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离别画面,深刻揭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何满子》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孙光宪的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47年,正值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当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光宪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深感时事的不幸,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词。
孙光宪本人在当时也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曾任南汉的官员,但因为对朝廷的腐败和无能感到失望,后来辞官回乡,专心著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描绘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的作品。在这首《何满子》中,他以“花间派”的笔法,通过描绘一幅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多艰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此外,《何满子》中的“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等诗句,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风气和官场腐败。在这个时代,许多士大夫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不惜出卖自己的良心,依附权贵,而忽略了人民的苦难。孙光宪在这首诗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批判,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