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花落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
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
沾襟,无人知此心。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
晚来天,空悄然。
孤眠,枕檀云髻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凋零了,烟雾飘散了,谢家的池塘和楼阁显得孤独而寂寥。在这深沉的春天里,美人儿眉头紧锁,内心无比沉重。泪水打湿了衣襟,却无人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精致的香炉已经没有了烟雾,只剩下一堆冷却的霜灰;帘幕低垂,映出天空的倒影,屋梁上的燕子从红色的杏树上飞回巢穴。傍晚的天色显得空旷而无生机。孤独的她在枕头上度过的漫漫长夜,头发凌乱地散落在枕头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传:词牌名,双调五十一字。
2. 烟薄:烟雾稀疏。
3. 谢家池阁:此处代指女子居所。
4. 翠蛾:眉如翠羽的美人,这里指代女子的眼睛。
5. 轻敛意沉吟:轻轻皱眉,陷入沉思。
6. 沾襟:泪水湿透了衣襟。
7. 玉炉香断霜灰冷: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只剩下冰冷的香灰。
8. 帘铺影:帘幕上映出斑驳的影子。
9. 梁燕归红杏:形容燕子飞回红杏枝头。
10. 天空悄然:天空一片寂静。
11. 枕檀云髻偏:枕着头发梳成的髻(即发型),斜躺在床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花落”开篇,构建了一种暮春时节的伤感情绪。接着描绘了谢家庭院里的情景:烟波浩渺、寂寞春天,深闺中的女子哀愁满怀。此处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得意境更加浓郁。
下片写玉炉香烬,霜灰冷却,帘幕低垂,红杏依依,与梁燕相互映衬,表现出春日里孤独与寂寥的氛围。“晚来天,空悄然。”两句通过景色描绘出主人公孤单、落寞的心情。
最后一句,“孤眠,枕檀云髻偏。”形象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孤枕难眠,倚枕而卧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女性心理和姿态的把握,使得整首词婉约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传·花落》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孙光宪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47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在那个时候,战乱频繁,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困苦。
孙光宪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多以描绘民间生活、反映百姓疾苦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河传·花落》一词正是通过描写花落这一自然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通过对花落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