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草芊芊
草芊芊,波漾漾,湖边草色连波涨。
沿蓼岸,泊飘汀,天际玉轮初上。
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
黄鹊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嫩绿的小草,微波荡漾的水面,湖边的绿意与水光相连。沿着红色的蓼子花岸边,小船停泊在飘渺的汀洲之上,天边一轮明月刚刚升起。敲打着船舷唱起歌谣,紧靠着船舷望向远方,水面上传来桨声,却不知它去往何方。黄鹊在叫,白鸥在眠,谁能像我这般宁静空旷?
去完善
释义
草:泛指草本植物。
湖:湖泊。
沿:沿着岸边。
蓼:一种草本植物,叶常为红色。
汀:水边平地,小洲。
天际:天边,天空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
玉轮:月轮的美称。
扣:敲击。
舷:船的两侧。
联:结合在一起。
极:尽,远。
伊轧:象声词,形容划桨的声音。
黄鹊:即黄鹂鸟,又名黄莺。
白鸥:海鸥的一种。
侬家:我家,这里指作者自己。
疏旷:指心境开朗,不受拘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湖泊边美丽的景色,以草的茂盛和波浪的波动为主线,凸显出湖边草色的繁茂以及水面波光的荡漾。在湖边沿着水蓼岸,泊船停靠在漂着浮萍的小洲上,此时天空的月亮刚刚升起,显得格外明亮。于是诗人开始唱歌,并纵目远望,然而桨声咿哑,让人听不出船儿要驶向何方。
此时一只黄鹊在叫,而白鸥却已入睡,这样的宁静、疏旷的画面仿佛诗人在问有谁能够像他这样超脱尘世,尽享大自然的美好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歌子·草芊芊》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孙光宪所创作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大约在公元907年至963年之间。这一时期的词风较为清新婉约,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士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于生活闲适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词时,孙光宪身处战乱之中,虽然身为官吏,但内心却充满了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他的作品往往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安定和平的生活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孙光宪的词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出一幅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以此来寄托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