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标题包含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年-968年),字孟文,号葆光子,唐末五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经历:孙光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木棉树下的神祠显得小巧可爱,鸟儿啼鸣中,春天的曙光渐渐浮现。铜鼓敲击的声音和南方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人们正在虔诚地祈求祝福。远行的船帆在风中快速行进,船上的女子倚着墙边站着。每当行船靠近岸边时,她都会深情地回首张望,心中的忧愁仿佛如浩渺的烟波一般无边无际。
去完善
释义
1. 木棉:木棉树的花朵。木棉树是广州市的市树。 2. 越禽:指南方的鸟类。这里借指广东一带的地方特色。 3. 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打击乐器,这里借指当地的民间音乐。 4. 蛮歌: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这里借指当地的民间歌曲。 5. 客帆:代指远方的船只。 6. 茜袖:红色衣袖,这里指代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 7. 偎墙立:靠着墙壁站立。 8. 极浦:遥远的海岸。 9. 几回头:表示多次回头张望。
去完善
赏析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描绘了一幅南国春日图景,展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首句“木棉花映丛祠小”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南方特有的景象,木棉花、丛祠和越禽的鸣叫共同交织出春天的气息。在如画的风光中,人们祈求幸福,体现了民俗文化中的祈福环节。诗人用“铜鼓与蛮歌”展示了民间风俗活动,铜鼓所代表的历史底蕴以及蛮歌传递出的情感色彩,使得此诗极富地方特色。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两句描述了异乡游客眼中的景物。客帆象征着远方的客人,而茜袖则是当地女子形象的写照。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结尾两句“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刻画了游子面对浩渺的江面,遥望故乡时产生的无尽忧愁。全诗结构紧凑,寓情于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五代时期,具体时间不可考。这是孙光宪的一首描绘风景的佳作。在五代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的时期,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光宪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记录下自然界的美丽景色,显示出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超凡的艺术才华。 孙光宪是一位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在五代时期曾任南汉国相,后来归顺后周。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风格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婉约之作,也有关注国家命运的豪放之篇。 五代时期的文学发展受到晚唐和宋代的影响,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孙光宪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