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奉安仁宗皇帝御容於景灵孝严殿是
先帝传基固,其人嗣统平。
余恩华夏在,高谊古今倾。
汉法原为庙,仙居别有京。
海中金阙见,天上玉楼成。
睿意怀丕烈,宸豪荐大名。
荐唯将舜擬,严亦与周并。
龙向朝云起,奎和昼日呈。
流光俄扆岁,发号庆重明。
令节千秋过,端仪万众迎。
欢呼山岳动,驱拂鬼神惊。
缥缈来佳气,雍容下太清。
旛旌多异制,歌吹自新声。
琳馆初停御,銮舆始引行。
盥孚通至感,福泽被群生。
往事时兼远,孤臣泪独横。
晨兴西向久,凄断老年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开国皇帝巩固了根基,后继之人平稳地继承了大统。
广大疆域受到你的恩典,崇高的品德流传千古。
汉朝的制度仍然是祖庙的基础,而仙居则有另外一座京城。
海中可见金色的宫殿,天上有玉楼般的美景。
你的智慧贯彻了伟大的初衷,皇帝的恩赐使得声名显赫。
推荐的是像舜那样的人,威严可以和周代相提并论。
早晨,龙向着朝阳升起,星宿在白天展现光辉。
时间飞速流逝,发布命令庆祝重明节日。
欢庆的日子年年都在,万民期盼的时刻如期而至。
呼声撼动山川,犹如驱散了鬼神。
飘逸的气息涌入人间,从天空降临的是如此的端庄典雅。
旗帜、歌唱与管弦都是那样的新颖别致。
初始之时,琳宫宝殿刚刚建成,皇帝的车驾才缓缓启程。
洗濯后的纯净令人感动,福祉遍及所有的生灵。
过去的事情仍然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孤独的臣子独自泪流满面。
我一大早就满怀敬意地向西望去,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安仁:北宋皇帝宋仁宗的庙号。
2. 传基固:指宋仁宗皇位稳固,世代相传。
3. 嗣统平:指继承者(宋神宗)在位期间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4. 余恩华夏在:指宋仁宗的恩泽遍及整个华夏大地。
5. 高谊古今倾:赞美宋仁宗的高尚品质和美德,赢得了古今的敬仰。
6. 汉法原为庙:此句化用汉代制度,皇帝驾崩后要为其设立祠庙。
7. 仙居别有京:此句比喻宋仁宗死后升天,居住在仙界。
8. 海中金阙见:形容皇帝之尊贵犹如金阙中的神仙。
9. 睿意怀丕烈:赞扬宋神宗继承遗志,致力于发扬光大先祖的伟业。
10. 宸豪荐大名:宸豪指帝王的气概,大名意为英名,这句话称赞宋神宗彰显其英名。
11. 荐唯将舜擬:以虞舜相比,赞誉宋神宗的美德。
12. 严亦与周并:喻指宋神宗之威严如同周武王一般。
13. 奎和昼日呈:奎星即二十八宿之一,此处借指皇帝。这句意思是皇帝如同奎星在白天出现,寓意国泰民安。
14. 流光俄扆岁:流光指时间的流逝,俄扆岁指岁月蹉跎,这句话感慨时光飞逝。
15. 发号庆重明:指庆祝皇帝的圣明统治。
16. 令节千秋过:令节指传统节日,千秋过指历经岁月。
17. 端仪万众迎:端庄的礼仪吸引了万千人前来迎接。
18. 缥缈来佳气:描述吉祥气氛的弥漫。
19. 琳馆初停御:琳馆指装饰华丽的宫殿,初停御指皇帝刚刚抵达。
20. 盥孚通至感:盥孚指真诚的信仰,通至感表示达至极致的虔诚。
21. 福泽被群生:形容皇帝恩赐的福祉遍及众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先帝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先帝传承基业、仁爱与奉献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皇帝的敬仰。诗中穿插了对皇家礼仪的赞美,对皇帝的英明决策的肯定。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四月十七日奉安仁宗皇帝御容於景灵孝严殿是》,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蔡襄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6年。此时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而蔡襄本人在这个时代也有着显赫的地位。
蔡襄在仁宗朝历任侍读学士、参知政事等职,他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卓越的才能。然而,在这首诗中,他却以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先皇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与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已经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蔡襄在诗中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国家繁荣稳定的肯定。然而,他也意识到了国家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的压力,这使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