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董华卿以葺庐无力告于亲旧间 其一

标题包含
代董华卿以葺庐无力告于亲旧间 其一
败屋犹余茅不多,其如凌雨震风何。 破谁一部悭贪相,还我数间安乐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破旧的房子只剩下不多的茅草屋顶,如何抵挡风雨的侵袭呢。谁能打破那吝啬贪婪的面目,归还我一个温馨舒适的小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董华卿:作者的好友,生平不详。 2. 葺庐:修缮房屋。 3. 力:财力,指修复房屋的经费。 4. 告:向亲友求助。 5. 亲旧:亲戚和故交。 6. 茅:茅草,这里指用茅草做屋顶的简陋房屋。 7. 凌雨:暴雨。 8. 震风:狂风。 9. 何:如何,表示对风雨肆虐的无奈。 10. 破:破除,这里指消除困难。 11. 谁:指愿意帮助的朋友。 12. 悭贪相:吝啬的样子。 13. 安乐窝:舒适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修复好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曾丰对于破损房屋的无力和担忧。首句“败屋犹余茅不多”描绘了房屋的破旧状态,突出了茅草屋顶的残破不堪。紧接着,诗人用“其如凌雨震风何”表达了对风雨中房屋的忧虑和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请求谁能帮助修补房屋,使它成为诗人的安乐窝。这里的“悭贪相”是对那些吝啬、不愿施舍的人的讽刺,诗人期待有热心人伸出援手,让他摆脱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董华卿以葺庐无力告于亲旧间 其一》是南宋诗人曾丰在晚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土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当时南宋与金朝长期对峙,战争频繁。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曾丰作为一个文人,亲身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他曾在多处为官,但因为战乱的缘故,经常被迫离开家乡。这使得他对故乡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由于战乱的原因,曾丰曾多次被调任,离家别乡成为常态。这让他深感忧虑,也使得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因此,当他听说董华卿因为修缮房屋无力支持而向亲朋好友求助时,他感同身受,写下了这首诗歌,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南宋晚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很多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像董华卿这样因修缮房屋而无力支持的人并不少见。曾丰正是通过对这类现象的关注,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