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仇仁近
忆昔三浙湄,匆遽买舟诀。
大海涨波涛,排空银浪掣。
时方逢杪秋,凉风正凄绝。
况复婴沈疴,残喘一身孑。
落日古渡横,牵衣各呜咽。
尚期营归余,旋泛山阴雪。
讵料人事迁,芳春竟五阅。
宁无双鲤鱼,寒温叙曲折。
顾兹悲愤衷,未足陈一切。
阶前金凤花,当车行复辍。
阁上西湖光,可似旧澄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当初在浙江的时光,我匆忙地告别并乘坐小船离开。那时正值深秋,海浪拍打着船只,带着寒冷的风。更何况我还身患重病,只能独自在船上喘息。在古老的渡口分别时,我们互相牵着衣服哭泣。期待将来有一天能再次相聚,一起欣赏山阴的美丽雪景。然而,世事无常,转眼间已是五个春天过去。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书信来分享彼此的生活,但我内心的悲伤和愤怒却无法完全表达。曾经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再,而我们的友情也早已不复往昔的纯净。
去完善
释义
1. 三浙:中国浙江省的别称。这里指方凤与仇仁近分离的地方。
2. 湄:水边,岸边。这里指他们在江边告别。
3. 匆遽:匆忙。
4. 大海:这里指钱塘江入海口的海面。
5. 银浪:形容海浪如同银色的波浪。
6. 杪秋:晚秋。
7. 凄凉:形容天气寒冷而凄惨。
8. 沈疴:重病。
9. 残喘:形容病重时的呼吸。
10. 孑:孤单的样子。
11. 古渡:古老的渡口。
12. 牵衣:拉住衣服,表示离别时的悲伤。
13. 呜咽:哭泣的声音。
14. 尚期:还希望。
15. 山阴雪:指山阴城的雪景,这里是比喻回家的情景。
16. 讵料:没想到。
17. 五阅:五年。
18. 双鲤鱼:古人用木板刻成鱼形,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持一半,用来传递书信。
19. 寒温:询问对方的冷暖情况。
20. 顾兹:考虑到这些。
21. 金凤花:一种花朵,黄色,形状像凤凰。
22. 阁上西湖光:指杭州西湖的美景。
23. 可似旧澄澈:还能像以前那样清澈美丽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寄仇仁近》是南宋诗人方凤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友人仇仁近的离别场景。诗中描绘了他们在大海涨波涛、秋风正凄绝的条件下匆匆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仇仁近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友之情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仇仁近》是南宋诗人方凤的著名诗作,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此时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南宋灭亡后,方凤作为一个忠诚的遗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愈发浓烈。他以这首诗向好友仇仁近表达了自己无法忘怀南宋的心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方凤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原是南宋末年的一名官员,因战乱而失官流寓。随着南宋的灭亡,他又成为了元朝统治下的普通百姓。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儒家道统的坚守。
在方凤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崩溃,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士人地位低下。面对这一历史巨变,许多知识分子选择屈服并迎合新朝,但方凤却始终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立场,拒绝与新朝合作。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悲壮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