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夏肯甫

标题包含
赠夏肯甫
自识贤尊熟,常将远到期。 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恨菊来何久,愁梅去转迟。 应留起春蛰,词落未堪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夏肯甫: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叶适的学生夏坚的字号。这首诗是叶适写给夏坚的。 2. 贤尊:对他人父亲的尊称,这里指夏坚的父亲。 3. 熟:熟悉。 4. 远到期:指期望与夏坚父子的相会之日能早日到来。 5. 千古信:指诚信和真实的历史。 6. 虚抱一生疑:表达作者对于无法确认历史真相的无奈。 7. 恨菊来何久:叹息菊花花期已到却迟迟未见。 8. 愁梅去转迟:忧愁梅花的花期已过但仍然没有看到。 9. 起春蛰:形容春天到来,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10. 词落未堪悲:表示词落之处无须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赠夏肯甫》这首诗是叶适写给他的好友夏肯甫的。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首联“自识贤尊熟,常将远到期”表达了诗人与夏肯甫相识已久,感情深厚,期待与他共同度过人生的美好时光。颔联“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则描绘了诗人突然得知友人离世的噩耗,心中充满疑惑和悲痛。 颈联“恨菊来何久,愁梅去转迟”用菊花的凋谢和梅花的盛开比喻人生时光的流逝,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哀伤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尾联“应留起春蛰,词落未堪悲”则以春天的生机寓意友人的精神永存,希望他留下的文学遗产能激励后人,使诗歌的主题得以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夏肯甫》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叶适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叶适完成科举考试并进士及第,随后出任地方官员。 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之际,社会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由于历史原因,南宋政府偏安江南,对北方失地无能为力。这种形势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科举,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叶适亦然,他在这一年中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叶适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关注民生,努力践行儒家治国理念。他与朋友夏肯甫志同道合,相互扶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叶适写下了这首《赠夏肯甫》,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