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舞
回头却望尘寰去。
喧画堂箫鼓。
整云鬟、摇曳青绡,爱一曲柘枝舞。
好趁华封盛祝笑,共指南山烟雾。
蟠桃仙酒醉升平,望凤楼归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蓦然回首,已是红尘遥远。
热闹的画堂传来箫鼓之声。
梳理秀发,轻摇翠袖,舞动一曲柘枝舞。
正好趁着华封的祝福欢笑,一起指向南山的云雾。
在这盛世太平里,陶醉在仙桃美酒之中,望着凤凰楼的归途。
去完善
释义
【尘寰】指尘世。
【喧】指声音大而嘈杂。
【画堂】指的是古代宫殿、府第等建筑的正厅。
【萧鼓】指的是萧瑟的击鼓声。
【云鬟】指的是高耸的环形发髻。
【青绡】指的是用细丝织成的青色薄绸。
【柘枝舞】一种源自西域的舞蹈,经唐朝传入中原,盛行于宫廷贵族之间。
【华封】指的是华山的神仙传说。
【凤楼】指的是楼阁、宫殿或阁楼。
去完善
赏析
《柘枝舞》是南宋史浩所创作的词作。史浩为南宋名臣,历任宰辅,一生享尽荣华。这首词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表现了词人对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的上阕描述了华丽的宴会场景。“回头却望尘寰去”一句,表达了词人对繁华世界的留恋之情。接着,通过描绘宴会上的“喧画堂箫鼓”,展现了宴会的盛况。而“整云鬟、摇曳青绡,爱一曲柘枝舞”则描绘了舞女的美貌和舞姿。
下阕则是词人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好趁华封盛祝笑,共指南山烟雾”两句,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最后,通过“蟠桃仙酒醉升平,望凤楼归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盛世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柘枝舞》这首词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柘枝舞》是南宋著名词人史浩的一首描绘舞蹈场面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史浩经历了从地方官吏到尚书省右丞相的仕途生涯,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宫廷的歌舞表演。
在庆元时期,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宫廷歌舞表演尤为盛行。柘枝舞是一种源自唐朝的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华丽的服饰受到宫廷贵族的喜爱。史浩在观看柘枝舞表演时,被舞者的美丽和舞蹈的生动所吸引,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柘枝舞》。
在这首词中,史浩通过对柘枝舞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宫廷歌舞表演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使得《柘枝舞》成为了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舞蹈题材词作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