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才难一首

标题包含
才难一首
建安谋首先文若,武德机神重伯襃。 此士不妨门第美,于今景仰太山高。 卓哉二贤强百万,何较九牛于一毛。 异代爱才尊尚意,纷纷萎腐见儿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安:指东汉末年的曹操、曹丕、曹植等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2. 文若:指陈琳,字孔璋,是建安七子之一,以文笔出众而著名。 3. 武德机神:指曹操的军事实力和谋略智慧。 4. 伯襃:指许靖,字文休,东汉末年名士,为世人所称颂。 5. 景仰:表示敬仰和钦佩的意思。 6. 太山:即泰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这里用来比喻许靖的崇高地位和声望。 7. 卓哉二贤:指曹操和陈琳两位杰出的人物。 8. 强百万:形容两人能力超群,超过百万人。 9. 九牛于一毛:比喻极其渺小的事物。 10. 异代:指不同时代。 11. 爱才:指尊重人才。 12. 尊尚意:指对人才的尊重和推崇之意。 13. 纷纷萎腐:形容众多无能之辈。 14. 见儿曹:这里是说无能之辈在看到这两位贤人的光辉时,显得黯然失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才难一首”,表达的是作者对人才的赞美和重视。诗人以建安时期的人才为例,指出文若、伯襃等人具有卓越的文韬武略和非凡的智慧,他们所表现出的才学并不逊色于显赫的门第。诗人高度评价了这些杰出人物的才能,甚至认为他们的才华犹如高山仰止,让人敬仰不已。 在诗人眼中,卓哉二贤(指文若、伯襃)的才能远超庸常之辈,他们独领风骚,仿佛压倒众生。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这些杰出人物的赞美之情。 诗人还指出,即便时代不同,人们对才人的尊重与尊崇却仍然一致。诗人批评了那些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并呼吁世人应崇敬真正的才华,而不是追求虚浮的名利。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建安时期优秀人才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珍视和尊重,并对当时社会上的形式主义进行了委婉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才难一首》是南宋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描绘人才难得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其次,关于作者苏籀的相关人生际遇。苏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堂侄,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苏籀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时局变迁,被迫离开官场,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诗作多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最后,关于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然而,由于战争和动荡,许多人才难以得到重用,这使得许多士人感叹人才难得。苏籀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