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池上
谛复春秋指,祛排日务婴。
岚峦屏郡廨,枿樾荫衙城。
褐父评丹首,幽斋缘督经。
忘忧葱蒨擢,伯雅燕酣酲。
窈窕阳春唱,鲜咸临海鲭。
惠文除扰害,五百惨徒黥。
卷籍阖还展,钱刀敛尚轻。
珠还凤仪政,他日傥齐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恢复周文的传统精神,抛开日常琐碎事务。
山林美景作为政府的屏障,树木浓荫遮盖官署之城。
普通百姓对丹顶鹤的评价,清幽的书斋依托《黄帝内经》。
忘却忧愁的翠绿摇曳,儒雅之士沉浸在酒的微醺之中。
阳春白雪的歌曲悠扬婉转,海鲜的美味令人陶醉。
汉惠帝除去困扰之弊病,酷吏诛罚使五百家哀鸿遍野。
书籍合上又展开,货币税收繁重却不失公道。
贤能之人回归政治舞台,他日定会发出相同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谛复:即"谛视",细心查看的意思。这里表示认真对待事物。
2. 春秋:春天和秋天,此处可以理解为时光、岁月。
3. 日务婴:指日常琐事。"婴"在此处是缠绕、困扰的意思。
4. 岚峦:山峰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5. 屏:屏风,用来比喻遮挡在前的东西。这里喻指那些阻挡欣赏美景的事物。
6. 郡廨:郡守办公的地方。
7. 枿樾:树木的枯枝败叶。
8. 褐父:对农民的尊称。
9. 丹首:红色果实,这里可能指的是柿子。
10. 幽斋:清幽的居室。
11. 缘督经:一本道家的经典著作,传授养生之道。
12. 忘忧:古人认为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这里可能是指看到美景使人心旷神怡。
13. 葱蒨擢:形容草木郁郁葱葱的样子。
14. 伯雅:古代的一种酒杯。
15. 燕酣酲:饮酒畅快后的微醺状态。
16. 窈窕:美艳的女子。
17. 阳春唱:描绘歌曲的美妙动听。
18. 鲜咸临海鲭:形容海鲜的美味。
19. 惠文:惠文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善于治理国家。
20. 除扰害:消除纷扰,为人民谋福祉。
21. 五百惨徒黥:形容惩治罪人时的严厉手段。
22. 卷籍:书籍。
23. 阖还展:关上书卷后又打开继续阅读。
24. 钱刀:钱币。
25. 敛尚轻:征收的赋税还很轻。
26. 珠还:把失物找回。
27. 凤仪政:有德之君的治国之道。
28. 他日傥齐声:指他日有望名声远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和悠闲生活的诗词。诗人在夏日里,摆脱了日常琐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中的“谛复春秋指,祛排日务婴”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感悟以及对日常琐事的解脱。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岚峦屏郡廨,枿樾荫衙城”来展现夏天自然的美好。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褐父评丹首,幽斋缘督经”表达了他的闲适生活以及对人生哲学的领悟。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忘忧葱蒨擢,伯雅燕酣酲”的景象,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人共乐的情景。最后,诗人以“珠还凤仪政,他日傥齐声”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池上》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苏籀生活在北宋中期,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苏洵和哥哥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苏籀虽然不如父亲和哥哥那么有名,但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使他对人生的看法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更加关注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夏日池上》这首诗中,苏籀通过对夏日池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观察和理解。当时的北宋社会表面看似繁荣,但实际上已经埋藏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苏籀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