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思古斋诗卷
娉然林下趣,仙袂拥书签。
心迹清无滓,情声慧且谦。
琐窗龟背戏,彤管兔毫尖。
十愿独非僭,陶云那得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然林间乐,仙子抚书签。
心境清澈无垢,感情智慧又谦逊。
雕花窗户波纹动,红色毛笔细致尖。
十个愿望独自许,非分之想不敢有。
去完善
释义
1. 娉然:美貌的样子。
2. 林下:树林之下,这里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3. 仙袂:指美女的衣袖,这里借指美丽的女子。
4. 心迹:心情和经历。
5. 清无滓:形容心境纯净没有污点。
6. 情声:表达情感的声音或言语。
7. 琐窗:带有花格窗子的房间。
8. 龟背戏:指在窗格上雕刻乌龟形状的游戏。
9. 彤管:红色的毛笔。
10. 兔毫尖:指毛笔的尖端。
11. 十愿:佛教语,指菩萨所发十大愿望。
12. 非僭:不逾矩,不过分。
13. 陶云:指陶渊明的诗歌。
14. 那得添:无法添加或超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为思古斋的诗卷所作的跋文。诗人通过对思古斋主人的描绘,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首联“娉然林下趣,仙袂拥书签”,以仙女的姿态来形容思古斋主人,突出了其高雅的情趣和对书籍的热爱。这里的“书签”代指诗歌作品,暗示了诗人对古典诗词的喜爱。
颔联“心迹清无滓,情声慧且谦”,赞美了思古斋主人的内心纯净、情感智慧以及谦逊的品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推崇。
颈联“琐窗龟背戏,彤管兔毫尖”,通过描绘思古斋主人的日常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其生活趣味和文化素养。诗人用“琐窗”、“彤管”等词语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诗文的独到见解。
尾联“十愿独非僭,陶云那得添”,则是对思古斋主人的赞美与敬仰。诗人表示,思古斋的主人不仅有高远的理想,而且能够实现这些愿望。这里的“陶云”是指陶渊明的田园诗,诗人以此表示思古斋主人的诗歌才华已经达到了陶渊明的高度,甚至有所超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思古斋诗卷》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籀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6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苏籀因其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而受到朝廷的赏识,他曾担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为国家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尊严,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政治斗争和文化建设。苏籀作为当时的一位杰出文人,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跋思古斋诗卷》中,苏籀通过对古代名人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有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他痛感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渴望国家能够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此外,苏籀在诗中还表达了他对诗友的关爱和支持。他认为,诗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诗篇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他赞扬了诗友们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才情,希望他们能够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