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令度送牡丹绝句
剧美温馨逞瑰媚,腻红殷紫叠重台。
芳晨华月临春阁,倚丽凝娇岂易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戏剧的美丽让人感到温暖而迷人,丰富的色彩层层叠加在舞台之上。早晨的阳光和华丽的月光照耀在春天的楼阁上,美丽的姿态和婀娜的风姿怎么能轻易描绘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1. 剧美:意为非常美丽。
2. 温馨:指温暖而芳香。
3. 逞瑰媚:呈现奇特艳丽之美。
4. 腻红:浓艳的红色。
5. 殷紫:深紫色。
6. 叠重台:重叠的花层。
7. 芳晨:美好的早晨。
8. 华月:明亮的月光。
9. 临春阁:临近春天的楼阁。
10. 倚丽:指姿态优美。
11. 凝娇:形容花娇态可掬。
12. 岂易栽:表示栽培不易。
去完善
赏析
《潘令度送牡丹绝句》苏籀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姿态和雍容华贵。首句“剧美温馨逞瑰媚”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牡丹花艳丽的外观,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第二句“腻红殷紫叠重台”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层层花瓣,以及丰富的色彩层次。第三句“芳晨华月临春阁”将春天的清晨、明媚的月光和牡丹花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尾句“倚丽凝娇岂易栽”则强调牡丹花的娇贵与不易种植,进一步突显了其高贵的品质。全诗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充满诗意,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苏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创作了这首《潘令度送牡丹绝句》。这一时期,正值宋朝社会繁荣、经济昌盛的黄金年代,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苏籀作为苏轼的侄子和门生,深受苏轼文学思想的影响,并在诗坛上逐渐崭露头角。
当时,牡丹作为象征富贵吉祥的花卉,广泛种植于达官贵人的宅第和庭院,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而苏籀在这首绝句中,借花抒发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牡丹花的娇艳之美,将其与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背景中还蕴含了苏籀与他叔父苏轼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交流互动,使苏籀受益匪浅。同时,苏轼的个人经历及他对人生的感悟,也对苏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在面对生活的波折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