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幕阜山

标题包含
过幕阜山
昔闻幕阜古洞天,偶驰瘦马行山前。 诸峰却立一峰出,苍龙堕地走复蟠。 谁烧丹灶汲丹井,绝顶万丈巢飞仙。 扪萝攀磴敢惮险,欲往未有一日闲。 仙翁见我定拍手,笑我诘曲来人间。 雨淋日炙行路难,何如鸾鹤游云端。 人生不比金石坚,向来青鬓今苍颜。 百年富贵草头露,何乃自苦縻一官。 虽无道骨可不死,亦欲早挂头上冠。 南山之南北山北,筑屋翠微高枕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听说幕阜山有个古老的洞天福地,偶然驱马来到山前。群峰之中,有一座突兀而出,就像一条苍龙在地上行走又盘旋。有谁曾在此处炼丹并汲取灵丹之水呢?在山顶之上,有万丈之高,那里住着仙人。我攀着藤蔓、登上台阶,虽然心中敬畏但不敢言苦。渴望去往那个地方,怎奈没有一天的闲暇时光。倘若仙人见到我,定会拍手欢笑,笑话我这曲折的来历和世俗的身份。雨水拍打,烈日曝晒,行走在世间实在艰难,哪里比得上在云端自由飞翔的鸾凤和仙鹤呢?人生并不如金石般坚硬,过去的青春如今已然满头白发。一百年的荣华富贵,如同草尖的露水一般短暂,为何还要自找苦恼去为官呢?虽然没有仙人的骨相,却也不必死去,我也要尽早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在南边的山里或北边的山下,我要在翠绿的山中筑屋而居,高枕无忧,安稳度日。
去完善
释义
1. 幕阜山:位于江西省修水县东南面,为五岭山脉幕阜山支脉的北部余脉,最高峰在黄沙镇钟鼓岭。 2. 古洞天:指古代幕阜山的洞穴景观。 3. 诸峰却立:众多山峰后退站立。 4. 一峰出:一座山峰凸显出来。 5. 苍龙坠地走复蟠:形容山势起伏如同苍龙行走于大地之上。 6. 丹灶:炼丹的炉灶。 7. 丹井:炼丹取水的水井。 8. 绝顶万丈:极高的山顶。 9. 巢飞仙:仙人居住的巢穴。 10. 扪萝攀磴:攀爬山路。 11. 敢惮险:不敢怕险峻。 12. 握手:相互拍击的手掌。 13. 诘曲:曲折。 14. 雨淋日炙:受到雨水和阳光交替的煎熬。 15. 行路难:指出行走山路的艰难。 16. 鸾鹤:神鸟,象征仙家生活。 17. 草头露:形容富贵短暂。 18. 何乃:为什么。 19. 自苦:自己折磨自己。 20. 縻一官:指束缚在官职上。 21. 不死:道家追求的延年益寿。 22. 头上冠:官员的头衔。 23. 南山之南北山北:比喻远离世俗纷争之地。 24. 翠微:青山。
去完善
赏析
《过幕阜山》这首诗为王炎在游幕阜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生动地展示了幕阜山的壮丽风光与他的独特心境。本诗主要通过描绘幕阜山奇特的地理景观、传说中的仙人生活和诗人的自我反思来表达诗人对人世荣辱、功名利禄的看透以及向往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幕阜山》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68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金兵压境,战事频繁,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王炎(约1137-1218年),字晦叔,号双溪,宋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他的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歌赋皆有涉猎,尤以诗歌见长,在当时文坛有很高的声誉。 在《过幕阜山》这首诗中,王炎描述了幕阜山的险峻风光和自己的登临感受。幕阜山位于江西修水县北部,乃吴楚分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王炎在此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面对山川壮丽时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篇也透露出作者对社会动荡和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