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通尉郧乡
古邑万山里,区区一尉行。
高堂方待养,寸禄岂宜轻。
身屈何伤道,才多少晦名。
赠言如可取,荣路坦然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古老城市中,一位区区的县尉正在行走。
在豪华的客厅里等待抚养,微薄的薪水怎么可以轻易地看待。
身段弯曲怎能伤害到道德,才能高低又怎么能掩盖名声呢?
赠送给你的话如果可以听取,走上荣华富贵之路自然会很顺利。
去完善
释义
《黄通尉郧乡》是一首七言诗,诗人通过表达黄通在遥远的山区做尉官的辛苦与坚守,赞扬了他的忠诚品德和高尚情操。下面是每句诗句的解释:
1. 古邑万山里:“古邑”是指古代的城镇或村庄,这里指的是郧乡;“万山”指很多座山,形容地势险峻,环境艰苦。
2. 区区一尉行:“区区”表示微不足道的意思;“一尉”指一个武官职位,这里是说黄通虽然职位卑微,但仍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职责。
3. 高堂方待养:“高堂”是对父母的一种尊称,这里是说黄通的父母需要赡养;“待养”是等待抚养的意思。
4. 寸禄岂宜轻:“寸禄”是微薄的俸禄,这里用来形容黄通的薪水很少;“岂宜轻”表示不应该轻视微薄的薪水,意思是黄通虽然薪水微薄,但他依然坚守职责。
5. 身屈何伤道:“身屈”是身体弯曲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地位低下;“何伤道”是说这并不影响道德修养。
6. 才多少晦名:“才”是才能;“多少”是稍微的意思;“晦名”是隐藏名声,这里是说黄通虽有才华,但为了遵守道义,甘愿低调行事。
7. 赠言如可取: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我的赠言能被接受的话。
8. 荣路坦然平:“荣路”是通向荣华富贵之路;“坦然平”是指坦荡、平安地走这条道路。整句意思是,只要坚守道义,前程就能一片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中首先描绘了郧乡的地理环境,山重水复,使得一个微小的官员——黄通尉在此穿行。然后诗人提到,尽管职位卑微,但职责所在,仍需认真对待。他更表达出即使遭遇不公和委屈,也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会因为这些困境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志向。最后,诗人希望自己的言论可以被听取和采纳,这样才能让未来的道路更加平坦和顺利。这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通尉郧乡》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诗中描述了黄通在郧乡的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年间(960-1127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完善,文人墨客辈出。
韩琦在北宋时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曾任三朝宰相,被誉为“忠良楷模”。然而,他在晚年却因政治斗争而遭受排挤,辞去了相位,回到家乡。在这段人生际遇中,他接触到了普通百姓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乡村的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灵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农耕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崇尚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这也影响了韩琦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体现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仁爱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