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南岩山

标题包含
游南岩山
不著乌纱只岸巾,寻山还得爱山人。 半空飞雨侵衣润,入座晴岚照眼新。 风过松杉犹蕴藉,雪消岩壑更精神。 何时亦把任公钓,坐钓日东横海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戴乌纱帽仅戴着头巾,寻觅山水还需热爱山水的游人。天空飘落的雨滴湿透了衣裳,晴朗的山岚映入眼中显得新鲜明亮。风吹过松杉仍保留着韵味,冰雪消融后的山脉更显生机盎然。什么时候也能像任公那样去垂钓,坐在那里欣赏东方的大海和其中的鱼类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不著乌纱:不戴乌纱帽。乌纱,指乌纱帽,古代官吏的一种帽子。这里表示卢襄以平民身份出游。 2. 岸巾:将头巾折角挂在额头上,表示不拘束、轻松自在的状态。 3. 爱山人:喜欢游山玩水的人。 4. 半空飞雨:指天空中飘洒的雨水。 5. 侵衣润:雨水打湿了衣物。 6. 入座晴岚:坐在山中,四周景色明媚。晴岚,阳光照耀下的山林雾气。 7. 照眼新:眼前一派新气象。 8. 风过松杉:风吹过松树和杉树。 9. 犹蕴藉:依然蕴藏着韵味和美好。 10. 雪消岩壑:积雪消融后的山岩和沟壑。 11. 更精神:更显生机与活力。 12. 何时亦把任公钓:何时也能像任公子一样去钓鱼。 13. 日东横海鳞:太阳从东方升起,海面波光粼粼。
去完善
赏析
《游南岩山》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诗句描绘了作者游览南岩山的所见所感。首联表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热爱自然的形象;颔联通过描绘雨水和阳光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变幻莫测;颈联则通过风和雪的意象展现出了山中的生机与活力。尾联则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任公一样享受垂钓的乐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享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南岩山》是宋代文人卢襄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0年左右,正值北宋中叶,此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卢襄,字师陈,浙江东阳人,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南宋陆游所著《入蜀记》及洪迈的《夷坚志》。他曾任职于杭州、广州等地,历任县尉、知州等官职。在他游览南岩山期间,正处于他宦途中的一个转折期,在此之前,他曾因各种原因受到贬谪,而在游览南岩山时,他的心情逐渐恢复,开始关注自然之美。 在卢襄所处的时代,理学渐兴,重视内心修养和道德伦理。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借助山水诗来抒发情感,通过游览名山大川寻找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游南岩山》既是卢襄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也是他寄情山水的表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