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宿白水
触热山行陡顿余,急携拄杖息禅居。
老僧不惜山中宝,持出银函贝叶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小路上行走,突然感到炎热,于是赶紧找了一根手杖支撑着休息。那庙宇里年迈的僧人并没有隐藏他们的宝藏,他们热情地拿出一本用银箔装饰过的经书给我阅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触热:顶着烈日。
2. 山行陡顿余:在山路上行走时突然感到疲惫。
3. 急携拄杖:立刻拿起拐杖支撑身体。
4. 息禅居:在寺庙中休息。
5. 老僧:年老的僧人。
6. 不惜山中宝:不吝啬山中的宝贝。
7. 银函贝叶书:用金银装饰的盒子装着的佛教经文。这里指珍贵的佛经。
去完善
赏析
《病中宿白水》吴泳
触热山行陡顿余,急携拄杖息禅居。
热天奔波,疲惫不堪,拄着杖在禅房稍作休息。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劳累的场景,为下文山中的静谧铺垫。
老僧不惜山中宝,持出银函贝叶书。
老和尚拿出了山中的宝贝——银函贝叶书。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表达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佛学、古典文化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宿白水》是南宋诗人吴泳在病重期间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完成时间是公元1257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吴泳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临安府府学教授、著作佐郎等官职,但因对朝廷的不满和担忧国家的命运而辞官回乡。在归隐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这使他深感忧虑。在这段时间里,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最终在病榻上度过了余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吴泳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他的作品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力求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在这首《病中宿白水》中,他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病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