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除夕

标题包含
除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鬰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撚断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爆竹声中旧岁去,时光飞逝如白驹。 未饮屠苏春酒暖,先来烹饪馎饦汤。 绚丽彩绘新门户,欢笑声中闹庭院。 老来享乐心慵懒,面对梅花捻须吟。
去完善
释义
1. 爆竹:古代在春节时燃放的炮竹,用来辟邪驱鬼,增加节日气氛。 2. 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3. 流年:流逝的时光,这里指过去的一年。 4. 不驻:不停留,不断流逝。 5. 隙中驹: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缝隙中的快马一般转瞬即逝。 6. 屠苏:一种古代的美酒,据说喝了可以驱邪祛病,延年益寿。 7. 斟:倒酒或倒饮料。 8. 春酒:古代春季祭祀时所用的酒,后来泛指各种美酒。 9. 馎饦:古代的一种面食,类似饺子。 10. 晓厨:早晨做饭的地方。 11. 彩绚:五彩斑斓的颜色。 12. 户庭:家门前的庭院。 13. 更:改变。 14. 鬱垒: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荼、鬱垒二神,专门捉拿鬼魅。 15. 欢传:欢声笑语传来。 16. 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 17. 老来:年纪大的时候。 18. 乐事:快乐的事情。 19. 关心:放在心上。 20. 懒:懒惰。 21. 吟对:一边吟诗,一边欣赏。 22. 梅花:春天开花的植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3. 撚断须:捻断胡须,形容诗人专心致志地欣赏梅花,以至于捻断了胡须。
去完善
赏析
《除夕》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葛起耕对除夕夜生活的感触与体验。诗中首句“爆竹传声又岁除”,描述了人们在除夕夜放爆竹的声音,象征着新年的到来。紧接着的“流年不驻隙中驹”则表达了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联中,“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准备美食的场景。其中,“屠苏”和“馎饦”是古代过年时常见的食品,展现了节日的气氛。而“春酒”则寓意着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开始。 第三联,“彩绚户庭更鬱垒,欢传院落竞樗蒲”,进一步表达了节日里人们的喜悦心情。这里通过“綵绚”、“欢传”等词语展示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喜庆气氛,以及在庭院间进行的各种游戏活动。 最后两句,“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撚断须”,抒发了诗人年岁已高,虽然对春节的欢乐场景有所关心,但已不如年轻时那般热衷。诗人以“吟对梅花”的形象刻画了自己此刻的心境,表达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生活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是宋朝诗人葛起耕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年-1063年),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文学形式如词、诗歌等都得以繁荣。 在葛起耕生活的时代,江南地区因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他在故乡浙江绍兴度过了大部分时光,虽然他的生平和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我们可以从这首《除夕》中感受到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这首诗里,葛起耕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温馨气氛,以及他对自己人生的感慨。通过描述家人团聚、围炉取暖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留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这些情感都深深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风俗习惯和个人经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