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
五纬煌煌聚在秦,项王称霸沛公臣。
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五纬:即五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此处用来比喻五位显要的人物。
2. 煌煌:明亮的样子。
3. 秦:指秦朝。
4. 项王:指项羽,公元前206年称西楚霸王。
5. 沛公:指刘邦,公元前206年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6. 四百年:指的是从刘邦建立汉朝(前202年)到隋朝灭亡(589年)的这段时间,共计约四百多年。
去完善
赏析
《五星》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谢枋得的作品,用以赞颂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事件。诗中的"五纬"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这里用来象征强大的势力,“聚在秦”则是指这些力量汇聚在秦国。而“项王称霸沛公臣”描述的是楚汉之争,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
诗人笔锋一转,写道:“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这里表达了出人意料的意味,强调了刘邦成为天下的主人并非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由于他的宽厚仁慈和广阔的胸怀,使得人们愿意跟随他共建一个强大的国家。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歌颂了刘邦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星》是南宋末年诗人谢枋得的一首爱国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1275年至1279年之间,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着蒙古军队的侵略。谢枋得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他积极参与抗蒙战争,但最终还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
在创作《五星》这首诗歌时,谢枋得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四处漂泊,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达。例如,诗中的“五星”指的是天上的五颗行星(金、木、水、火、土),它们在古代被认为是国家的祥瑞之兆。然而,在诗中,谢枋得却用“五星聚奎无光”来形容当时的国家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已经攻占了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南方的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选择逃避现实,隐逸山林。然而,谢枋得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蒙斗争,表现出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