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阮太虚何存斋
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烦恼。
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
相逢不下马,各自寻蓬岛。
前生非亲契,今生如何好。
本来无因缘,安得有果报。
来非人捉来,到是天送到。
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齐倒。
春风缚不住,秋月蚀愈皎。
莫登时贵门,谈天恨欠早。
对面不相识,开口便激恼。
譬如弄杂剧,徒取傍人笑。
道我是风颠,知我已明了。
莫愁我饥渴,天厨食自饱。
真宰善解家,未敢与人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道众生的痛苦,谁不感受到烦恼呢?官员们忙着做官,道士们忙着修行。彼此相遇却不下马,各自寻找心中的理想境地。前世没有缘分,今生又怎么能够友好相处呢?原本就没有因果,又如何会有报应呢?来到人间并非有人捉弄,而是上天注定的命运。如果我不出手揭露真相,道教将会受到重创。春天的风吹拂万物,秋天的月辉映照四方。不要踏入权贵的家门,谈论天道感觉有些过早。即使面对面也不认识,一开口就会引发愤怒。这就像表演一场杂戏,只能引来旁观者的嘲笑。说我疯癫又如何,我知道自己已经觉醒。不用担心我的饥饿和口渴,天上有美食供我享用。造物主了解家庭琐事,但我却不能与他人分享。
去完善
释义
1. 四生:佛教认为众生根据其生存方式可分为四类,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2. 蓬岛:指蓬莱仙岛,传说中位于东方大海中的仙境。
3. 亲契:亲密的关系。
4. 天送:谓由上天安排或注定的事。
5. 呈丑:展示丑陋,这里指表达真实的想法。
6. 亏早:表示时间过早。
7. 杂剧: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
8. 风颠:疯子,这里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
9. 天厨:原指天上的厨房,此处代指天的赐予,如食物等。
10. 真宰:宇宙的主宰者,这里可以理解为天意或造物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哲学和宗教信仰的诗,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烦恼”,诗人开篇就阐明了人生的苦难和对生活的普遍困扰。接着,他通过对比官人和道人的生活态度,提出了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他以“相逢不下马,各自寻蓬岛”来描述人们各自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境界。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提问来表达他的看法,认为人们之间的缘分并非前定,而是由各自的行为和选择所决定:“前生非亲契,今生如何好”,“本来无因缘,安得有果报”。他还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来非人捉来,到是天送到”。
诗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释了他的信念:“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齐倒”,他认为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才能使道教得以发扬光大。他以春风和秋月为比喻,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坚持和对邪恶势力的抗争:“春风缚不住,秋月蚀愈皎”。
接下来,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告诫他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莫登时贵门,谈天恨欠早”,“对面不相识,开口便激恼”。他劝诫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要被世俗的偏见和误解所影响:“譬如弄杂剧,徒取傍人笑”。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信仰的坚定和对生活的热情:“道我是风颠,知我已明了”,“莫愁我饥渴,天厨食自饱”。他表示,真正的智慧和解脱来自于个人的内心体验和实践,而非外在的言语和行为:“真宰善解家,未敢与人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赠道士阮太虚何存斋》,是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谢枋得(1195-1266)所创作的。诗作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这一年谢枋得因抗元失败被贬谪南方,流寓于信州,身世飘零,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段时期,他与道士阮太虚交往密切,共同探讨人生哲学和时代议题。
在南宋时期,道教的兴盛与儒家的思想斗争交织,知识分子受到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双重影响。此时士大夫们在道观里寻求精神的寄托,修道成风。文人往往寄情山水、访道问道,追求精神层面的解脱和提升。身处乱世中的谢枋得亦在其中,希望通过道家思想和道教修炼来超脱现实困扰。他借这首诗表达对好友阮太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表达自己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