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秋夜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黄云在水边的小镇上回荡,乐声哀伤,就像满天乌云压在我们的头发上,使得我们的头发变得如同白雪一般苍白。我们无端地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只好轻轻地揉搓着寒冷的花朵,以此慰藉我们的心灵。
这红色的云彩渐渐进入我们的心田,夜色更深了,人们的声音渐渐消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忧伤变得更加浓烈。大雁的影子映在窗户上,月亮从西边升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云:指黄色的云彩,可能代表天空的颜色,也可能暗示秋天时令。
2. 水驿:古代水路交通的驿站。
3. 秋笳:一种类似胡笳的管乐器,声音苍凉激越,常用来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
4. 双鬓如雪:形容头发斑白,借指年华老去。
5. 无奈:无法克服或避免的情况,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无力。
6. 谩:漫,随意。
7. 寒花:指寒冷时节盛开的花,这里可能指菊花。
8. 轻撧:折断,这里指揉碎花朵。
9. 红云:比喻吉祥之兆。
10. 香心:香气浓郁的花朵。
11. 渐深:夜深了。
12. 人语:说话的声音。
13. 初歇:刚刚停止。
14. 更别:更甚,程度更深。
15. 雁落影:大雁降落的影子。
16. 西窗:西方的窗户,古人认为西方象征萧瑟、悲凉。
17. 斜月:非圆非缺的月亮,古人常用斜月表示孤寂、忧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夜雨·秋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愁绪。诗人以“黄云水驿”的荒凉景象开篇,引入“秋笳噎”的哀伤之声,表现出深秋环境的萧瑟与悲凉。而“吹人双鬓如雪”则揭示了诗人因忧虑过重而双鬓斑白的事实。诗人借用“碎把、寒花轻撧”的细节动作,表达了自己在沉重思绪下的无力感。
随后,诗人描述了红色的云彩转为花香的场景,黑夜逐渐深沉,四周的声音渐渐消失。此时,忧愁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大雁落在窗外,映照着西窗上斜挂的月亮。这样的画面,不仅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日暮时分的孤独,同时也传达了他渴望与外界沟通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雨·秋夜》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这时期国家民族危机四伏,社会动荡不安。
在此背景下,蒋捷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的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变革。先是宋亡,后是在元朝建立初期,蒋捷被俘,流放到江南一带。这位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用诗词表达出对社会人生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在《秋夜雨·秋夜》这首词中,词人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开篇,描绘出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再通过“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展现了年华已逝、两鬓斑白的晚年景象,寄托了人生无常、沧海桑田的感叹。
整首词情感深沉,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情景,传达了无法逃避的现实以及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奈感。这一创作背景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