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病中除夕有感
疏钟急雪暗相和,漏尽其如不寐何。老至渐知贫境乐,病来方惜壮年过。空斋入夜镫光减,寒梦还家岁晏多。寂寞床头唯药草,半冬憔悴帝城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的钟声与纷飞的雪花相互映衬,时间流逝却无法入睡。年老的我逐渐理解了贫困之境的快乐,生病后才懂得珍惜曾经的青春时光。寒冷的夜晚,灯光暗淡,梦境中回到家中,年关将近。床头只有寂寞的药草相伴,整个冬天都在这京城之中度过,显得憔悴不堪。
去完善
释义
1. 都门:指都城长安或北京。
2. 疏钟:稀疏的钟声,形容声音微弱。
3. 急雪:快速的雪花飘落。
4. 暗相和:暗中相互呼应。
5. 漏尽:时间流逝。
6. 不寐何:无法入睡的原因。
7. 老至:年老的时候。
8. 渐知:逐渐明白。
9. 贫境乐:贫困生活中的乐趣。
10. 病来:生病的时候。
11. 方惜:才懂得珍惜。
12. 壮年:青春年华。
13. 空斋:空的房间。
14. 入夜:夜晚来临。
15. 镫光:灯光。
16. 减:减少。
17. 寒梦:寒冷的梦境。
18. 还家:回到家中。
19. 岁晏:岁末。
20. 多:多起来。
21. 寂寞床头:孤独的床上。
22. 唯药草:只有药草陪伴。
23. 半冬:半个冬天。
24. 憔悴:消瘦的样子。
25. 帝城阿:京城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在都门度过的一个除夕之夜。诗中以“疏钟急雪”、“漏尽”等意象展现出环境的寂寥与寒冷;而“老至渐知贫境乐”则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坦然态度。在“病来方惜壮年过”一句中,诗人以亲身经历告诫人们珍惜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出诗人孤独、愁苦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都门病中除夕有感》是何绛在明朝末年所创作的一首诗。何绛,生卒年不详,字叔宗,号柏潭居士,明朝末年广东番禺人,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他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朝代更替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在《都门病中除夕有感》这首诗中,何绛描绘了自己在都门(即北京)生病时,面对除夕之夜的景象,感慨万千。此时正值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何绛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他的诗以婉约、深沉的风格,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