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二阮还山去,予将渡海时。舟车虽异路,怀抱尚如斯。吾道久为客,他人安得知。路难君莫叹,险极渐成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位朋友回到了山里,我准备渡海的时候。虽然我们的道路不同,但我们的心情依然相似。我的旅程已经很久了,别人又怎么能够了解呢。路虽然艰难,但是请不要叹息,最危险的地方,慢慢地也会变得平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何绛:南宋末年诗人,字显夫,号明阁。福建福州人。
2. 二阮:指南朝著名隐士阮籍和阮咸两兄弟。这里指代林芳之敬臣叔侄二人。
3. 冠石山:古地名,具体位置已失考。
4. 舟车:指代出行的交通工具。这里比喻各自的归途。
5. 怀抱:心怀,心中所想。这里指代林芳之敬臣叔侄二人的心境。
6. 如斯:如此这般,表示相似或相同。
7. 吾道:指儒家之道,即人生的道理。
8. 他人安得知:意为他人无法了解我们的想法。
9. 路难:路途艰难,这里形容人生路上的困境。
10. 渐成夷:渐渐变得平坦,这里表示经历磨难后逐渐走向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芳之、敬臣叔侄告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旅程和人生态度。诗中的“舟车虽异路,怀抱尚如斯”传达了尽管他们的道路不同,但他们的理想却依旧坚定。同时,诗人用“路难君莫叹,险极渐成夷”鼓励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气馁,坚信一切艰难险阻最终都会过去。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是清代诗人何绛所创作的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此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何绛身处繁华的京城,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包括林芳之敬臣叔侄。
在创作这首诗时,何绛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受挫,但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在结识了林芳之敬臣叔侄后,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次,林氏叔侄决定返回故乡冠石山,何绛为此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他们离去的惋惜和对友谊的珍视。
此时正值清朝康熙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诗人有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何绛的诗篇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