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其四
幽居无一事,独夜引微情。月出山逾静,风停云更行。诸溪响自答,万籁气相生。何以为今夕,闲心任晦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居住在宁静的幽静之地,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在寂静的夜晚,感受着轻柔的风和飘浮的云。月亮从山中升起,显得格外宁静。溪流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好像在与自己对话。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心情得到了放松,任由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黑暗交融。
去完善
释义
1. 山居:描绘诗人独居山中的生活情景。
2. 幽居:清静的居所。
3.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4. 独夜:孤独的夜晚。
5. 微情:轻微的思绪或情感。
6. 山逾静:山变得更加安静。
7. 风停云更行:风吹停了云朵,让它们在天空中移动得更明显。
8. 诸溪响自答:指山间溪水声与自己的回声相互回应。
9. 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0. 气相生:表示这些声音共同构成和谐的氛围。
11. 今夕:现在的晚上。
12. 闲心:悠闲的心情。
13. 任晦明:任凭夜色明亮变化。
去完善
赏析
《山居 其四》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山间幽居的宁静与恬淡,通过自然的景物表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首联“幽居无一事,独夜引微情”体现了诗人在山间独居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在这份宁静中对生活的感悟。颔联“月出山逾静,风停云更行”展现了月光下山林的寂静,以及在微风拂过之际,云朵悠然飘行的画面。颈联“诸溪响自答,万籁气相生”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溪水潺潺、万物和谐共生的景象。尾联“何以为今夕,闲心任晦明”则传达了诗人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心灵得到净化,心境变得豁然开朗,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豁达。整首诗诗意盎然,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反映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 其四》是清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末期,即公元1840年至1911年。在清朝末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外矛盾重重,人民生活困苦。
此时,何绛正值壮年,他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时代的困境时,选择退居山林,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自己远离世俗纷扰、安享宁静生活的向往。
此外,清朝末期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一方面,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民众疾苦严重;另一方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尝试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最终未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何绛选择了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他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美好景致,同时也传递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