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莲花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的诗情如水般清澈,人至晚年,热情淡薄如云。
我已经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门径,却对锦被下的卓文君深感羞愧。

去完善
释义
"答莲花妓":莲花指莲花妓,这里借指诗人的爱人;"答"表示回赠给她的诗。
"近来诗思清于水":这里的"清于水"意味着诗人的诗才如同溪水般清澈明亮。
"老去风情薄似云":"老"表示年纪渐长;"去"表示时间流逝;"风情"指的是诗人与莲花妓之间的感情;"薄似云"表示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像天空中的云一样逐渐疏远。
"已向升天得门户": "向"表示已经;"升天"可以理解为抵达仙境;"得门户"意味着找到了进入仙境的方法。
"锦衾深愧卓文君":"锦衾"表示华美的被子,暗示诗人有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深愧"表示愧疚之意;"卓文君"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她与才子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这句话表示诗人觉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做到像卓文君那样坦诚热烈地追求爱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水”和“云”的清、薄来形容诗人近来和老去的诗情和风情。诗人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才情横溢,同时也传达出对莲花妓的喜爱与赞赏。诗中的“门户”可以理解为通往成功的途径,而“锦衾”则暗示着莲花妓的身份及美貌。至于“深愧卓文君”,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惭愧,因为卓文君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子,而诗人觉得自己无法与她相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莲花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当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凸显。在这个背景下,陈陶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体察民情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揭露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陶的个人际遇也颇为坎坷。他一生未仕,长期漂泊在外,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这首《答莲花妓》便是他在旅途中的感悟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晚唐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堕落,权贵们的奢靡之风盛行,特别是歌舞伎等娱乐行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女子被迫沦为艺妓,生活困苦。陈陶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莲花妓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些女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