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致仕得请)
客问矩山老,何事得优游。追数平生出处,为客赋歌头。三十五时侥幸,四十三年仕宦,七十□归休。顶踵皆君赐,天地德难酬。
书数册,棋两局,酒三瓯。此是日中受用,谁劣又谁优。寒则拥炉曝背,暖则寻花问柳,乘舆狎沙鸥。知足又知止,客亦许之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询问年老的矩山先生,是如何获得如此悠闲的生活。矩山老先生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然后为客人唱了一首歌。在他三十五岁时,他幸运地得到机遇;在四十三年间他担任官职;在他七十大寿的时候,他选择退休。他的所有都是君主所赐,所以他无法用天地之恩来报答。
他的生活简单又满足,每日读书数册,下棋两局,饮三杯小酒。这就是他在正午时光中的享受,没有谁比谁更好。冷的时候就围炉取暖,热的时候就赏花问柳,闲暇时就与沙鸥嬉戏。知足常乐,也许这就是客人所向往的生活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徐经孙:南宋末年官员。
2. 水调歌头:词牌名,源自唐朝的《水调》曲,因为词文韵律极富变化,声情激越,所以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3. 致仕:封建时代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
4. 矩山老:作者的自喻,表达了作者已致仕(退休)的状态。
5. 出处:这里指做官或者辞官的经历。
6. 为客赋歌头:客人询问(我的)经历,我于是作词来回答。
7. 三十五年:指作者三十四五岁时侥幸中举。
8. 四十三年:指作者在四十三年间一直做官。
9. 七十□归休:指作者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决定辞官回乡。
10. 顶踵:头顶到脚跟的部分,泛指全身。
11. 君赐:这里指皇帝的恩赐。
12. 日中:中午。
13. 受用:享受,享有。
14. 乘舆:坐车。
15. 狎:亲近。
16. 沙鸥:海鸥,常用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17. 知足又知止:知道满足的人也知道何时该停止。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致仕得请)》赏析:
这首词通过问答的形式,描绘了一位退休官员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开篇点出“何事得优游”,引导读者思考主人公为何能过上如此舒适的生活。接下来主人公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年轻时代的侥幸成功,到中年时期的辛勤耕耘,再到老年时的功成身退,感慨万千。作者将这个过程比喻为顶踵皆君赐,表达了对自己所受恩惠的感激之情。
下阕描绘了主人公在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如阅读、下棋、饮酒等,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同时,他还在寒冷时围炉取暖,温暖时赏花观柳,与沙鸥为伴,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最后,主人公认为知足知止是生活的真谛,这种心态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整首词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生活态度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