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一

标题包含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一
家有园池乐寿康,四时随分得徜徉。 鱼游春水吾同趣,莲拆秋房客共尝。 风里松声传古调,雪中梅蕊验初阳。 官闲身老犹帮俸,家有园池乐寿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中拥有一个充满欢乐和健康的花园水池,一年四季都能在其中自由地漫步。我们共享着观赏水中游鱼的乐趣,共同品尝着莲花盛开的果实。风中的松树发出古老而深沉的声音,雪中的梅花则预示着新的开始。即使退休后身体衰老,依然可以在家中享受这份安宁与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乙丑:古代用天干地支记录年份,“乙丑”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份。 三月十二夜:农历三月的第十二天。 乐寿康:快乐长寿的祝愿。 足成效:指收获丰富的成果。 邵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 首尾吟:诗歌形式之一。 鱼游春水吾同趣:比喻与好友分享美好时光。 莲拆秋房客共尝:描写与朋友共享丰收的喜悦。 风中松声传古调:表示珍惜传统文化。 雪中梅蕊验初阳:赞美春天的美景。 官闲身老犹帮俸:表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敬业精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家世繁荣、生活安逸的古诗。诗人徐经孙借用了春天的池塘和四季的美景,描述了家庭的和谐与富足。首联“家有园池乐寿康”,暗示了家庭环境的优雅及家族的福寿安康;颔联中的“鱼游春水”与“莲拆秋房”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天丰收的场景;颈联中“风里松声传古调,雪中梅蕊验初阳”则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象,寓意着家庭的安稳与繁荣。最后两句“官闲身老犹帮俸,家有园池乐寿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闲散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丑三月十二夜梦得家有园池乐寿康之句觉而足成效邵康节作首尾吟八首 其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乙丑年(公元1209年)的三月十二日夜。这一年,徐经孙56岁,已经历世事沧桑,人生阅历丰富。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权动荡不安。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经孙却以淡定的心态,通过梦境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家中园池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健康长寿的期盼。这首诗反映了徐经孙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