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
道人胸次绝尘滓,能得工夫无尽意。
醉中引兴春山青,醒来弄翰秋风起。
晦明变幻在毫端,倏忽烟波几千里。
少年我尝识其人,不见于今垂五纪。
此图似是夫君笔,余子纷纷溟涬耳。
黄沙苍茫雪苑冬,旅窗展玩万虑空。
恍如身在苕源东,摄衣步上云山最高峰。
二客追随不能及,相与指点平沙明月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士的心灵超凡脱俗,能领会无穷的意境。
醉酒时兴致勃发,如同春天的青山;醒着时挥毫泼墨,好似秋天的风起。
他的笔下有明暗的变化,犹如瞬息千里的烟波浩渺。
年轻时候的我曾认识这位高人,如今已有五十载未见。
这幅画似乎出自先生的手笔,其他人都不过是茫然无措罢了。
冬日里,苍茫的黄沙和皑皑白雪映照在窗户上,旅人在展开画卷的瞬间忘却了万千忧虑。
就像身处美丽的桃花源一样,整理衣裳,踏上云山的巅峰。
两位伙伴无法跟上来,相互在月光下的平原上指点江山。
去完善
释义
《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是家铉翁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对诗中关键字的解释:
1. 家铉翁:南宋末年诗人,字则堂,号庙堂,原籍山东兖州。
2. 陈子新:诗人朋友,不详具体信息。
3. 云山小景渔矶二士:指陈子新收藏的画作,描绘的是云山之间的景色和两位隐士。
4. 道人:对修行者的尊称,此处可能是作者自嘲。
5. 尘滓:世俗的污浊,与内心的清净相对。
6. 醉中引兴春山青:春天山中景色引发灵感。
7. 醒来弄翰秋风起:秋天开始写作。
8. 晦明变幻:指光影的变化。
9.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五纪:五百年的意思,形容时间漫长。
11. 夫君:这里可能是指陈子新的画。
12. 余子:其他人,表示不屑一顾。
13. 黄沙苍茫雪苑冬:描绘了北方冬季的景象。
14. 旅窗展玩:在旅途中观赏画作。
15. 苕源:指隐居之地。
16. 摄衣:整理衣服。
17. 二客:指画中跟随的两位隐士。
去完善
赏析
《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是一首题画诗,描述了画家笔下醉心自然、技艺高妙的形象。诗人以“道人”来称呼画家,赞颂他胸怀广阔,能将无尽的意境寓于画笔之间。春天的青山和秋天的秋风,都是画家抒发情感的契机。在诗人眼中,画家的技巧使得画面中的景物仿佛瞬息间展现出千里的风光。
对于画中的人物,诗人表示虽然自己未曾谋面,但通过这幅画作已经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风范。诗人又提到了自己的感觉:虽然身处于环境恶劣的冬天,但在欣赏画作时却能感到心灵的愉悦和宁静。看着画作,诗人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景色之中,走到云山的最高处。画面中的人物也无法追及诗人的步伐,只能在山下仰望山顶的明月。
整首诗既是对画家的赞美,也是对画作的深入解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画作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同时,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是南宋末年诗人、书法家家铉翁的一幅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家铉翁经历了从南逃北回归的生活巨变。他原是南宋朝廷的官员,后来南宋灭亡后,他回到北方家乡,虽然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重,但内心的痛苦和哀愁始终无法释怀。他的心情如同这幅画作中的云山小景,云雾弥漫,隐约可见,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之情。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正经历着南北分裂、战乱频繁的动荡时代。一方面,南宋末年皇室的荒淫无度、官员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政治日益腐败;另一方面,蒙元势力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最后,在崖山海战后,南宋宣告灭亡,中国进入了元朝统治的历史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铉翁的这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云山小景中的渔矶二士,抒发了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