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葵
开阖随阳自晓昏,轻如绡縠净瑶琨。
淡黄相枕五重靓,浓紫深藏一窍浑。
熟视绝无粧点态,细看不见剪裁痕。
谁能会取个中意,与玩乾坤造化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诗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为:“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花儿自然地绽放或闭合,它们轻薄如同美丽的丝织品一样。这些花儿的颜色是淡黄色,五个花瓣在阳光下闪耀,而花蕊则是深紫色,隐藏在花的中心。当你仔细观察它时,你会发现它没有任何人工装饰的痕迹,也看不到任何剪裁的线。谁能理解这花中的意境,就可以领略到自然界的奇妙和宇宙的奥妙。”
去完善
释义
1. 开阖:开合。这里指向日葵的花瓣随着太阳的起落而张开或闭合。
2. 随阳:追随阳光。这里指向日葵向着阳光生长。
3. 晓昏:拂晓和黄昏。这里指一天中的早晚时刻。
4. 绡縠: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向日葵花瓣的轻盈和柔软。
5. 净瑶琨:纯净的美玉。这里用来形容向日葵花瓣的纯洁和高雅。
6. 五重靓:五层淡黄色的花瓣。这里描绘了向日葵的花瓣层次。
7. 浓紫深藏一窍浑:深紫色的花蕊隐藏在层层花瓣之中,浑然一体。
8. 妆点态:化妆打扮的姿态。这里指向日葵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痕迹。
9. 剪裁痕:裁剪的痕迹。这里指向日葵的自然形态中没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10. 个中意:其中的含义。这里指诗人的感慨和领悟。
11. 造化根:造化的根源。这里指大自然的奥秘和力量。
去完善
赏析
《对葵》是南宋诗人陈淳的一首描绘向日葵的诗歌。诗中以“开阖随阳自晓昏”开篇,表达了向日葵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而转动花盘的特性。接着以“轻如绡縠净瑶琨”来形容向日葵花瓣轻盈、洁净的特点。“淡黄相枕五重靓,浓紫深藏一窍浑”两句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示了向日葵的五层花瓣和隐藏在花瓣中的花蕊。
在之后的诗句中,诗人通过“熟视绝无粧点态,细看不见剪裁痕”的描述,赞美了向日葵自然生长的美,以及它们不受人工雕琢的纯朴品质。最后,诗人提出了问题:“谁能会取个中意,与玩乾坤造化根?”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领悟向日葵蕴含的生命力和宇宙自然的奥妙。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向日葵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葵》是南宋诗人陈淳于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五言绝句诗。这一时期,正值金兵南下侵扰,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陈淳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溢于言表。他借咏葵花表达了自己忠诚报国的情操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眷恋。
创作这首诗时,陈淳已是六旬老者,但身世坎坷。他在科考路上屡遭挫折,直至晚年才得以步入仕途,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尽管力图恢复中原,却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淳将对国家的忠诚与爱戴寄托在对葵花的赞美上,凸显了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