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暮雪
冻云垂地雪纷飞,日暮天寒雁已归。
犹有江头问津者,不知此去欲何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纷飞如冻云覆盖大地,太阳即将落山,天气寒冷大雁已经返回。
仍然有在江边寻求指引的人,不知道他们将去往何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潇湘:古代潇水与湘水并称,在湖南省内。
2. 暮雪:傍晚时分的大雪。
3. 冻云:寒冷的云层。
4.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指傍晚。
5. 天寒:天气寒冷。
6. 雁已归:大雁已经飞回南方过冬。
7. 江头:江边,江边是古代常见的渡口。
8. 问津者:寻求渡口的人,即需要帮助的人。
9. 欲何依:想要依靠什么。
去完善
赏析
《潇湘暮雪》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诗中首句“冻云垂地雪纷飞”描绘了冬天的阴沉氛围和纷飞的雪花。次句“日暮天寒雁已归”则体现了冬季寒冷中鸟儿的归巢。第三句“犹有江头问津者”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天仍然有人寻找道路,寻找方向。最后一句“不知此去欲何依”则是诗人对于这些人命运的关心与忧虑。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寒冷冬日人们生活状态的思考和对人生道路的探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潇湘暮雪》是南宋诗人周行己的一首词。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145年前后,正是南宋绍兴年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沦陷于金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诗人周行己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感受到社会的风云变幻和百姓的痛苦疾苦。
当时,由于金兵入侵,战争频发,导致民生疾苦、田园荒芜。周行己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心中充满忧虑。他在这首词中描绘了潇湘地区暮雪的美景,实际上是对战乱中人民生活的深深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词中,“暮雪”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时代的象征,象征着那个寒冷而残酷的时代。
总的来说,《潇湘暮雪》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绍兴年间,这个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行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用他的笔描绘出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