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毕之进状元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送毕之进状元二首 其二
毕髯奇男子,未识已心与。 献策进英殿,脱略独豪举。 二年襄阳幕,归舟岘山渚。 同事三日留,时时作险语。 隆准帝王孙,萧然好风度。 诗书百万卷,胸中莽回互。 平生苏惠州,气概颇自许。 人生艰难际,政可观去处。 二子经济才,用之则为虎。 髯公且为客,王孙且为主。 明朝各天涯,歌眉为谁妩。 柁师挽舟去,回首空南浦。 莫笑参军强,参军定强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行己"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或者您提供的信息有误。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这位奇伟的男子,内心充满豪情壮志。 他向皇帝献策,展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才干。 在襄阳的两年里,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与同事们相处三天,他们总是说些惊心动魄的话。 这位长相端正的年轻人,风度翩翩。 他熟读诗书百万卷,胸襟坦荡。 他觉得自己可以与苏东坡、白居易相媲美。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两位才子,如果得到重用,必定能如猛虎般发挥才能。 这位英俊的男子,将成为我们的贵客;那位风度翩翩的王孙,则是我们的主人。 明天他们就要各自踏上征程,谁能理解他们的壮志雄心呢? 船夫们拉着船离去,回望岸边的送别人群,心中感慨万分。 别嘲笑这位壮志凌云的男子,他一定能成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毕之进状元:即毕之才,南宋人,字德卿,一说字汝弼,号商岩。累官至尚书郎,任广东提刑,以右文殿修撰致仕。绍熙四年癸丑科状元。 2. 毕髯:指毕之才。 3. 未识已心:指自己不认识自己的真心。 4. 献策进英殿:向皇帝献计献策。 5. 脱略:轻慢;不拘束。 6. 独豪举:独自表现出豪迈的举动。 7. 襄阳幕:襄阳的幕府。 8. 归舟岘山渚:回到岘山岸边的小舟上。 9. 同事三日留:共同任职三天。 10. 时时作险语:经常说出危险的话。 11. 隆准帝王孙:高鼻梁的王孙贵族。 12. 萧然好风度:潇洒的风度。 13. 诗书百万卷:形容学识丰富。 14. 胸中莽回互:内心宽广。 15. 平生苏惠州:一生都在赞美苏轼与惠崇。 16. 气概颇自许:气势不凡,自信满满。 17. 人生艰难际:人生中的困难时刻。 18. 政可观去处:政治上的成就值得一看。 19. 二子经济才:两个有才能的人。 20. 用之则为虎:任用他们就能像老虎一样强大。 21. 髯公且为客:留着胡子的人暂时作为客人。 22. 王孙且为主:王孙暂时作为主人。 23. 明朝各天涯:明天各自奔赴天涯。 24. 歌眉为谁妩:娇美的眉眼是为了谁而美? 25. 柁师挽舟去:船夫划船离去。 26. 回首空南浦:回头看看空荡荡的南浦。 27. 莫笑参军强:不要嘲笑参军的强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两位主人公毕之进和王子服的风采与才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两人的性格特点、才情及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毕之进状元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127年之前。在这一年,北宋灭亡,南宋开始。 在这个特殊时期,周行己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变化。他原本是北宋末年的士人,后来成为南宋的文人。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战乱、社会动荡以及人生离合等种种考验。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一方面,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外患频仍;另一方面,南宋初年,新政权虽然建立,但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压力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周行己的作品既有对前朝的怀念,也有对新政权的期待。同时,他的作品还反映了民间疾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