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乐文仲惫轩
古有大隠人,不必在林薮。
屠钓得贤杰,能出汉庭右。
用之即为虎,信是经济手。
乐生淮海来,贫窭常露肘。
乃翁病风痹,粥食不到口。
下帘长安市,授经供卯酉。
生涯一惫轩,貌作槁木朽。
胆实大于身,豪气贯牛斗。
往往或下人,恐是黄石叟。
屈身以伸道,此事古来有。
贫贱交分薄,益见俗态丑。
丈夫岂得知,事定盖棺后。
与尔同一笑,聊进杯中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时有高人隐士,不一定住在深山老林。
他们或者从事屠夫、渔夫等职业,却在朝廷之上无人能比。
有才之人一旦被重用,便如同猛虎般势不可挡,实在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昔日曾见这位人物来到淮海地区,生活虽然穷苦,但常常能够发现他的优秀之处。
他年迈的老父亲患有风湿病,以至于吃不下饭。
他便来到繁华的长安街头,教书为生,为自己也为他人。
他一直生活在破旧的茅屋里,容颜枯瘦如树皮,但他的精神却十分饱满,有勇气挑战一切艰难困苦。
事实上,他并不总是对人谦虚,有时候让人觉得像那传说中的黄石老人。
他以低姿态展示自己的才能,从古到今都有这样的例子。
当人们贫困交加时,往往会看清世间百态。
不过,一个真正的男人又怎会因此而被看轻呢?
待到盖棺定论之时,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让我们举杯畅饮,共享这美好时光吧!
去完善
释义
《题乐文仲惫轩》周行己
注释:
1. 乐文仲:未知具体人物,可能是诗人所提及的一位友人。
2. 大隐人:古代隐逸之士。
3. 林薮:树林和水泽,指代远离尘世的地方。
4. 屠钓得贤杰:这里的“屠”指的是屠夫,“钓”指的是钓鱼者,表示普通人也能成为贤才。
5. 汉庭:汉代朝廷。
6. 用之即为虎:被重用的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7. 信是经济手: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8. 乐生淮海来:乐文仲从淮海地区来到此处。
9. 贫窭:贫穷困苦。
10. 露肘:露出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
11. 乃翁:你的父亲。
12. 病风痹:患风湿病。
13. 粥食不到口:连稀饭都难以吃到。
14. 下帘:放下窗帘,指闭门不出。
15. 长安市:长安,古代都城,这里可能指宋代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6. 授经供卯酉:教授经书,为生计而奔波。
17. 朽木:枯朽的木头,形容一个人疲惫不堪的样子。
18. 胆实大于身:胆子比身体还要大。
19. 豪气贯牛斗:豪气冲天,形容英勇豪迈的气概。
20. 黄石叟:黄石公,传说中秦汉之际的一位神仙,他教过张良兵法。
21. 屈身以伸道:委屈自己以实现道义。
22. 贫贱交分薄:穷困时的朋友关系往往不长久。
23. 益见俗态丑:更能看出世态炎凉。
24. 事定盖棺后:事情的结果要在死后才能确定。
25. 与尔同一笑:与你一起大笑。
去完善
赏析
《题乐文仲惫轩》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周行己所创作,它通过描述乐文仲的困窘生活以及他的才华和胆识,表现出了诗人对他的尊重和赞美。
首联引用“古有大隐人”的例子,表明了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非要隐居山林,而应该将才华用于实际。接着,诗中提到屠钓之辈也能成为国家的贤才,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颔联介绍了乐文仲的贫困状况,但他却能够忍受饥饿,继续为理想努力。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乐文仲的父亲患病,他依然坚持在市井传授经典知识,展现了他的坚韧品格。
颈联则刻画了乐文仲看似颓废的形象,但实际上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豪情,甚至可能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紧接着,诗人指出,像乐文仲这样能屈能伸、不畏艰难的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乐文仲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愿意与他一同举杯痛饮,共享人生快乐。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乐文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乐文仲惫轩》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80年左右。周行己生活在北宋年间,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墨客。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的阶段,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表现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周行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乐文仲疲于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当时的文人往往在科举的道路上奔波劳碌,为了功名而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或许也是周行己创作这首诗的初衷。通过描绘乐文仲的生活状态,周行己表现出对友人生活窘境的关心,也暗示了当时文人面临的普遍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