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陈上舍兄弟试太学
东风飒飒吹行李,荣送双龙璧池水。
璧池浪阔高化龙,直透银河三万里。
君家兄弟真鴈行,季方学行如元方。
中眉不是弓刀软,个般人物宜胶庠。
只今胶庠多俊杰,正是功名到时节。
陈家原有两状元,释褐传胪未应别。
顾余亦问京华春,苍蝇愿附骥尾尘。
干将先去抉云雨,太阿行亦龙延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轻拂吹动着行囊,荣光地送走两位龙一般的才子。
宽广的池水见证了他们的蜕变,如同龙一样勇敢直闯银河的三万里。
你们家的兄弟情深,如同大雁般团结有序。弟弟的学习品行和兄长相仿,两人并驾齐驱。
正直的眉毛预示着他们并不软弱,这样的人才适合在学堂中成长。
如今的教育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年轻人,这正是追求功名的好时机。
陈家已经有了两位状元郎,初次进入朝廷也不应该有所分别对待。
看着他们如此优秀,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期盼能像跟随骏马奔驰的苍蝇那样,分享一点成功的喜悦。
他们都已先行探索和奋斗,披荆斩棘,就像那把锋利的剑划开乌云,露出阳光。那么我也要像太阿宝剑那样勇往直前,不断地进步与提高。
去完善
释义
《送友人陈上舍兄弟试太学》注释:
1. 东风:春风。
2. 飒飒:风声。
3. 行李:指外出求学的学生。
4. 双龙:比喻陈上舍兄弟。
5. 璧池: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6. 高化龙: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7. 银河:天上的河流,比喻才学出众。
8. 雁行:大雁飞行时排成的行列,这里指陈上舍兄弟之间的关系紧密。
9. 季方:东汉陈平的弟弟陈元方,以才智著称。这里代指陈上舍的弟弟。
10. 中眉:眉宇之间,这里指相貌堂堂。
11. 弓刀软:弓和刀都是古代的武器,这里形容陈上舍兄弟的才能。
12. 个般人物:这样的人才。
13. 胶庠:古代学校的别称。
14. 顾余:作者自称。
15. 京华春:京城的美好景色。
16. 苍蝇愿附骥尾尘:苍蝇愿意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这里表示作者愿意追随陈上舍兄弟。
17. 干将:古代名剑,这里代指陈上舍兄弟。
18. 抉云雨:拨开云雾见青天,这里表示陈上舍兄弟将大展宏图。
19. 太阿:古代名剑,这里代指作者自己。
20. 龙延平:龙跃出水,这里表示作者也将有所作为。
去完善
赏析
《送友人陈上舍兄弟试太学》赏析:
这首诗以“东风飒飒吹行李”开篇,描述了送别友人陈氏兄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诗人用“双龙璧池水”来形容陈氏兄弟,寓意他们将会像双龙一样崛起于学术界。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陈氏兄弟的才能和品行,如“季方学行如元方”,表示他们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认为陈氏兄弟是朝廷的人才,应该得到重用。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陈氏兄弟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和仕途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就像陈家曾经出过的两位状元一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与他们共同进步的愿望。
最后,诗人以“干将先去抉云雨,太阿行亦龙延平”结束全诗,祝愿陈氏兄弟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陈上舍兄弟试太学》是南宋诗人姚勉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作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正值金元南侵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诗人送友人陈上舍兄弟前往临安参加科举考试,抒发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姚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姚勉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的痛苦生活,因此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主张改革政治,恢复民生,抵抗侵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此时期,南宋朝廷虽然内部腐败严重,但在对外政策上仍坚持抗金、抗元的立场。然而,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国家逐渐陷入危机之中。姚勉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深感忧虑,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在太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