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闺十咏 其二 鲛绡帨
半幅生绡雪色寒,鲛人相赠比琅玕。华清浴罢恩波媚,南浦伤时泪雨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古诗描述了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半幅生绡雪色寒"可以译为:这块白色的丝绸如同冰冷的雪花,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鲛人相赠比琅玕"可以译为:美丽的鲛人将它当作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人们。"华清浴罢恩波媚"可以译为:在华清池沐浴之后,人们对她的恩情变得更加深厚。"南浦伤时泪雨斑"可以译为:在南浦的时候,她因悲伤而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香闺十咏:一种描绘女性生活场景的诗歌形式,共十首。
2. 鲛绡:传说中由海中鲛人织成的轻薄丝织品,此处指手帕。
3. 琅玕:一种像珠子的美石,也比喻美好珍贵的物品。
4. 华清浴罢: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沐浴完。华清池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唐代皇帝的行宫之一。
5.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或渡口,此处借指别离的地方。
6. 伤时:伤感于时事。
去完善
赏析
《香闺十咏 其二 鲛绡帨》赏析:
这首诗以鲛绡(鲛人织成的绡)为主题,展现了其纯净、优雅的形象。首句中的“生绡”指未经过加工的绸缎,以雪色来形容,表现出鲛绡的纯洁无暇;“鲛人相赠”则暗示了鲛绡的高贵地位。
次句中的“琅玕”是一种宝石,比喻美好珍贵的物品,诗人以此形容鲛绡的品质。第三句中,“华清浴罢”指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沐浴的故事,暗含了诗人在此借古喻今,表达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而尾句中的“南浦伤时”则源自古代文人骚客常常描绘离别之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鲛绡这一意象,传达出美好的愿景和离别的伤感,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闺十咏·其二·鲛绡帨》是南宋诗人张玉娘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此时的南宋朝廷在蒙古军队的连年进攻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张玉娘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然而,她的命运却多舛。她的丈夫在战乱中被俘,生死未卜;而她自己则在家庭的逼迫下,嫁给了另一个人。这些人生的变故让她深感痛苦和无奈。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战争的破坏,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现实问题。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对女性的地位和婚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玉娘写下了这首《香闺十咏·其二·鲛绡帨》。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闺房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感慨。同时,她也暗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悲哀,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