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闺十咏 其三 鹊尾炉
汉宫早送瑶池信,荀令堂前夜气浮。凭仗花间拜新月,重添新篆炷春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代宫殿早已传信给瑶池,那夜晚的气氛在荀令堂前浮动。凭借花朵间的拜祭新月的仪式,再次点燃新的篆香,增加了春天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香闺十咏:指描写女子闺阁生活的十首诗歌,这里是指其中第三首诗。
2. 鹊尾炉:古代一种形似鹊尾的香炉。
3. 汉宫:汉朝的皇宫,此处借指繁华的宫廷生活。
4. 瑶池: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借指美好的仙境。
5. 荀令堂:荀令,指荀彧,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堂,指荀彧的居所。
6. 新月:指刚刚出现的月亮,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7. 新篆:指新燃的香火。
8. 炷:燃烧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香闺十咏 其三 鹊尾炉》赏析:
这首诗以鹊尾炉为线索,巧妙地描绘了古代宫廷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首句“汉宫早送瑶池信”,暗示了皇宫中日常生活的严谨有序,同时也体现了皇室与神仙世界的联系。第二句“荀令堂前夜气浮”则将镜头转向个人空间,展示了主人公独处的场景,这里的“荀令”指的是东汉名士荀彧,他以善于品鉴香气著称,这里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主人公居所的清雅之气。
接下来的两句“凭仗花间拜新月,重添新篆炷春愁”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通过对月下赏花、点燃薰香等具体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宁静夜晚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其中“拜新月”是中国古代女性祈求美满姻缘的传统习俗,而“新篆炷春愁”则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传达了古代宫廷生活中女性的细腻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闺十咏 其三 鹊尾炉》这首诗是南宋女诗人张玉娘的佳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时值公元1165年至1279年。这一时期,战乱频发,民生疾苦,政治黑暗,但文学和艺术却颇为繁荣,尤其女性诗人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南宋女诗人的代表人物,张玉娘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她出身名门世家,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然而,她的命运多舛,婚姻不幸,最终孤独终老。尽管如此,她依然以坚强的毅力和高洁的品质,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这一时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们的才情和智慧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张玉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了一代才女。
总的来说,《香闺十咏 其三 鹊尾炉》这首诗是在南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它既展示了张玉娘个人的才情和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风貌的变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