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
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
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
摘翠闲惊鸟,烧烟晓煮茶。
无端双蛱蝶,遶袖错寻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天寂静春天偏远的角落,写诗时的兴致越发浓郁。倚靠在画阁上看远山,走过邻居家的竹林询问。悠闲地采摘翠绿的嫩叶,时而惊吓到小鸟,清晨燃起炊烟烹煮茶汤。两只毫无理由的双蝴蝶,环绕着衣袖,似乎在寻找错误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清昼:清静的白昼,这里指安静的白天。
2. 春偏远:春天已经远离了这里。
3. 诗成:写诗完成。
4. 兴转赊:兴致高昂。
5. 看山凭画阁:通过画阁来欣赏远处的山景。
6. 问竹过邻家:询问竹林的位置,经过邻居的家。
7. 摘翠:摘下绿色的叶子。
8. 烧烟:焚烧烟雾,形容烧火的景象。
9. 无端:无缘无故地。
10. 双蛱蝶:一对蝴蝶。
11. 遶袖:围绕着袖子。
12. 错寻花:错误地寻找花朵。
去完善
赏析
《清昼》这首古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悠闲的生活状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首联“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描述了在宁静的春日午后,诗人的灵感渐渐涌现出来。颔联“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欣赏美丽的山川景色,同时也展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颈联“摘翠闲惊鸟,烧烟晓煮茶”,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采摘新绿,煮水泡茶,享受宁静时光的场景。尾联“无端双蛱蝶,遶袖错寻花”,则以蝴蝶寻找花朵作为比喻,象征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美好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昼》是南宋女诗人张玉娘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期的公元1258年左右。此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外有金国、蒙古等强敌的侵扰,内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而身为女性诗人的张玉娘,虽然生活在深闺之中,但她敏感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
在这个时期,张玉娘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在婚后不久,丈夫便因病去世,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屈服,反而激发了她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她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在这首《清昼》中,张玉娘通过描绘夏日清晨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她的诗句婉约动人,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她在动荡时代中的坚韧品格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