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客途逢乡人旋别

标题包含
客途逢乡人旋别
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 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迎霜君衣暖,与我同一身。 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 明发更远道,山河重苦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短暂的惊艳过后,天各一方难再相见。没想到如此偶然的重逢,让我感慨不已,好像有神在指引一般。 我的家乡有三千里路,每百里才有一个招待我的主人。独自一人在外住宿,心中充满留恋,更何况与故乡的邻居在一起呢? 孤独的岁月总是过得很快,出门在外,大家相互怜悯彼此的贫穷。你迎着寒风穿著温暖的衣物,就好像我们同病相怜。 谁在阳光普照下,能不努力生活呢?如同寄居在流水的青萍,又怎能做到长久的亲近呢? 明天又要踏上更远的路程,山川河流都要重新经历艰苦。
去完善
释义
1. 惊鸿一断行:化用古曲《广陵散》的“惊鸿瞥”一词,形容一行人马行进速度快,如同鸿雁划过天空。 2. 无因:没有理由或原因。此处指突然间的相遇并无原因。 3. 我乡路三千:此处以家乡的距离暗示自己远离故乡。 4. 一宿独何恋:这一晚为何如此眷恋呢? 5. 牢落岁华晏:时间过得很快,生活中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6. 青萍寄流水:以流水寄托情感,寓意两人的感情如流水般不易把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客途逢乡人旋别》表达了诗人在客途中与家乡故人相逢的惊喜之情。诗人以鸿雁作为意象,寓意着短暂的相遇和长久的离别。首联“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描述了诗人与故乡故人意外相遇的情景,表现出浓厚的思乡之情。颔联“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则是对这次偶遇的感受表达,虽有神奇之感,但仍无法摆脱分别的结局。 接下来诗人通过“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展现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孤独感,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更是不言而喻。而后“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借宿一晚都如此不舍,更何况是与故乡的邻居友人呢?这种情感深挚而感人至深。 颈联“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描绘了诗人的孤寂境遇,借友人之温暖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其中“迎霜君衣暖,与我同一身”用寒冷的深秋景象和温暖的衣物作为对比,体现二人深厚的友情。 尾联“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道路的忧虑。在阳光下的人们应当勤奋努力,但即便岁月流转,他们也难以长久相处。青萍(一种水生植物)寄于流水,暗示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旅程,突显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表达了游子在客途中与故乡故人相逢的喜悦和离别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途逢乡人旋别》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鲍溶(746-829),字德源,唐代诗人,出身贫寒,仕途不顺。他一生漂泊不定,以诗文为寄托,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山水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 此诗作于公元800年左右,时值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鲍溶正处在这个时期,他的生活境遇也是流离失所、郁郁不得志。在此背景下,鲍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与感伤。 “客途”指的是离家在外,旅途中的情景;“乡人旋别”则意味着在旅途中遇到同乡人又要匆匆分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愁绪,以及偶遇乡亲却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