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府

标题包含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已经忍受了十年漂泊困苦的生活,如今勉强寻得一处栖身之地,暂且求得片刻安宁。
去完善
释义
伶俜:孤单漂泊的样子;一枝安:比喻暂时的安身之所。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清秋”开篇,奠定了凄凉孤寂的基调。首联通过“井梧寒”与“蜡炬残”两个意象,渲染出环境的寒冷与孤寂。颔联进一步深化情感,“角声悲自语”写出内心的孤独与悲哀,“中天月色好谁看”则流露出无人共赏美景的惆怅。颈联从个人的漂泊延伸到时代的动荡,“风尘荏苒”与“关塞萧条”交织出一幅苍凉的时代画卷。尾联点明主题,诗人回顾十年来的艰辛历程,感叹自己只能暂时栖身于幕府之中,寻求短暂的安稳。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抒发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也折射出时代的苦难与沧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府》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一年对杜甫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安史之乱爆发,接着又经历了洛阳失陷、长安沦陷等一系列家国剧变。后来虽然皇帝颁布大赦令,但因为各种原因,杜甫并没有被免除罪责,只能继续在军队里担任职务。他深入了解了战争带来的巨大苦难,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极其复杂,国家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之中,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而统治阶层却在为权力争斗而勾心斗角。这样的现实让杜甫深感忧虑和悲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正是这些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个人遭遇,共同构成了《宿府》这首诗的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