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会稽溪口躬师上人房
溪口相传地最灵,其间风物与人清。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几副轻绡供画笔,一林脩竹寄閒情。闭门终日无尘事,卧看南□自晦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口,被誉为土地最有灵气的地方,这里的风光和人文气息都很清新。夜晚,钟声传遍了整个江边;清晨,云气环绕着围栏而生。几幅轻薄的丝绢供我绘画,一片竹林寄托了我的悠闲之情。整日闭门,远离尘事烦扰,静静地看着南方的天空,享受它的光明与阴暗。
去完善
释义
南越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会稽溪口这一佛教圣地的宁静美好。首联“溪口相传地最灵”和颔联“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共同营造了一种神秘、庄重的氛围。颈联中的“几副轻绡供画笔,一林脩竹寄閒情”则展现了躬师上人的雅致情操和高尚品格。尾联“闭门终日无尘事,卧看南□自晦明”则进一步表现了躬师上人内心的静谧与超脱。整首诗犹如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会稽溪口躬师上人房》是宋代诗人唐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1127年的宋朝时期。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战乱后的中原统一和稳定阶段,经济、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唐询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深受皇帝和朝廷的器重。然而,他在人生的晚年却因卷入宫廷纷争而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他的后半生里,唐询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并多次前往浙江一带的名胜古迹游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躬师上人不期而遇,并对上人的人生态度和修行境界产生了深刻的认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唐询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方面,他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威胁;另一方面,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也陷入了迷茫。在这首诗中,唐询通过赞美躬师上人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像躬师上人那样,在生活中保持谦逊、真诚和豁达的心态,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