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亭十咏·顾亭林

标题包含
华亭十咏·顾亭林
平林標大道,曾是野王居。 旧里风烟变,荒原草树疏。 湖波空上下,里闬已丘墟。 往事将谁语,凄凉六代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阔的道路穿过稀疏的树林,这里曾是显赫一时的野王居住之地。故地风光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荒芜的原野和稀疏的树木。湖水空空如也,昔日繁盛的街坊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面对这一切,我又能向谁诉说那些往日的辉煌与哀伤呢?这就是六朝繁华落尽后的凄凉景象。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顾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2. 平林:平坦的树林。 3. 標大道:指道路两旁竖立的标杆。 4. 野王居:指顾亭林的居所。 5. 旧里:指顾亭林曾经的居住地。 6. 风烟:指风景。 7. 荒原:荒芜的原野。 8. 草树疏:草木稀疏。 9. 湖波空上下:指湖水波涛起伏。 10. 里闬已丘墟:昔日繁华的村庄已经变成了废墟。 11. 六代:此处指南朝的六个朝代。 12. 馀:遗留。
去完善
赏析
《华亭十咏·顾亭林》这首古诗,描绘了曾经繁华的顾亭林如今已经变为荒凉之地,反映出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平林標大道,曾是野王居”以“平林”和“大道”开篇,展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景象,同时也暗示出曾经的繁华盛景。第二句“旧里风烟变,荒原草树疏”则开始描写当下的景象,曾经的繁华故里已变成风烟弥漫的荒野,草木稀疏。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产生深深的感叹。接下来的两句“湖波空上下,里闬已丘墟”进一步描述了眼前的荒凉之景,湖水仍在上下翻涌,但周围的村庄早已成为一片废墟。这种凄凉的景象,使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两句“往事将谁语,凄凉六代馀”道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过去的辉煌已成往事,无人能再讲述,只剩下凄凉的感觉在六朝遗韵中徘徊。整首诗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了世事沧桑的主题,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75年左右,北宋初年,一位名叫唐询的文人墨客在游览华亭时创作了这首《华亭十咏·顾亭林》。唐询,字临川,四川人,是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才子。 在那个时代,华夏大地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虽然大局已定,但民生疾苦仍然随处可见。唐询曾任职于朝廷,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抱负无法施展,他辞去了官职,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体验风土人情。华亭位于长江下游,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是唐询喜爱的旅游胜地之一。 在这首《华亭十咏·顾亭林》中,唐询以华亭的一处名胜——顾亭林为题,通过对亭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