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饯李秀才赴举

标题包含
饯李秀才赴举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雁扇动翅膀,振翅飞向京城。 早上在银树上聚集鸣叫,晚上在金塘边休息。 太阳和月亮好像离天门的距离很近,但是夜晚的路却显得格外漫长。 可怜自己就像一只居住在偏远地区的雁子,年年都不能追随大雁的队伍南飞。
去完善
释义
1.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2. 振羽翮:振翅高飞的意思。 3. 帝乡:皇帝的住处,这里指京城长安。 4. 朝鸣集银树:早上聚集在银色的树上。 5. 暝宿下金塘:晚上在金塘边休息。 6. 日月天门近:离皇宫的日子很近。 7. 风烟夜路长:漫长的进京赶考之路。 8. 穷浦:贫穷的地方。 9. 岁岁不随阳:形容年年不得志,无法跟随鸿鹄一样高飞远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赴京赶考之作,诗人以鸿雁展翅高飞、勇往直前之状,比喻考生李秀才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全诗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既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横溢,又展现了考试之旅的壮志豪情。然而末尾两句却画风一转,流露出对现实环境无奈和悲哀,呼应了社会中众多寒门士子的困境。整首诗在颂扬个体奋斗的同时,也揭示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李秀才赴举》是唐朝诗人刘希夷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一时期,刘希夷因为才情出众,已经受到了世人的瞩目。然而,他在政治道路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这也使他的诗作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在这个特殊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举,以求功名。刘希夷的朋友李秀才也在此列。这首诗便是为即将参加科举的李秀才所作的饯行诗。 诗中以“秋雁”、“春草”等意象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当时,刘希夷虽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使得他对朋友的祝福更加真诚,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