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题汝阳潭壁

标题包含
秋日题汝阳潭壁
独坐秋阴生,悲来从所适。行见汝阳潭,飞萝蒙水石。 悬瓢木叶上,风吹何历历。幽人不耐烦,振衣步闲寂。 回流清见底,金沙覆银砾。错落非一文,空胧几千尺。 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吟咏秋水篇,渺然忘损益。 秋水随形影,清浊混心迹。岁暮归去来,东山余宿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坐在秋天的阴影中,悲伤来临时总得寻找安慰。沿着河流走去,我看见了汝阳潭,这里缠绕着藤蔓的水石显得格外宁静。 悬挂在树木叶子上的瓢虫,被风吹动着,显得十分清晰。我这幽静的人儿忍受不住,于是抖擞衣裳步入了这寂静的世界。 回流的河水清澈见底,金色的沙砾覆盖着银色的碎石。这些石头错综复杂并非同一种类,它们交织在一起仿佛有数千英尺那么广阔。那些鱼鳞一般的花纹呈现出了美丽的紫色,而鸭子的羽毛则自然地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在这般美景中吟咏《秋水篇》,让人忘却了世间得失。 这秋水随着物象的变化,清浊混杂于心境之中。当岁月匆匆走向尾声时,我会回想起在东山的时光,那是我曾经的宿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汝阳潭:地名,位于河南一带。 2. 悬瓢:形容草木漂浮于水面上的景象。 3. 金沙覆银砾:形容清澈的潭水中沙子反射阳光的景象。 4. 秋水篇:古代诗歌名篇,此处指诗人以《秋水篇》来隐喻自己的心境。 5. 归去来:表示回家的意思。 6. 东山:代指诗人的故乡或隐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秋日题汝阳潭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静谧、清澈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宁静的心境。 首联“独坐秋阴生,悲来从所适”,诗人独自坐在秋天的阴影中,内心的悲伤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这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寂寥景象时的心情。 颔联“行见汝阳潭,飞萝蒙水石”,诗人行至汝阳潭边,看到藤蔓飘荡在水石之间,这一景象给诗人带来了暂时的安慰。 颈联“悬瓢木叶上,风吹何历历。幽人不耐烦,振衣步闲寂”,诗人将葫芦挂在树叶上,让风吹动着它,自己则整理好衣服,迈步走向寂静的地方。这里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 尾联“秋水随形影,清浊混心迹。岁暮归去来,东山余宿昔”,诗人以秋水为喻,表达了自己希望像秋水一样清澈透明,不受世间污浊的影响。最后两句则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喧嚣尘世,归隐山林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希夷的《秋日题汝阳潭壁》这首诗,约创作于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初的唐朝时期。此时正值初唐向盛唐过渡阶段,社会繁荣、文化兴盛。刘希夷作为宫廷诗人,以其才情描绘出祖国河山的壮丽和生活的美好。 在创作此诗时,刘希夷经历了宦游、求仕等人生历练。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他对自然风物和生活体验也有独特的感悟。身处变革之中的时代,他既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又为身世的浮沉起落而感慨。因此,他的诗篇既有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又有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这个时期的社会氛围相对宽容,文人墨客对文化艺术的探索非常活跃。从宫廷到民间,诗歌、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刘希夷身处其间,深受其熏陶,他以才情抒发胸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受到后世广泛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