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览镜

标题包含
览镜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豪华的青楼挂着明亮的镜子,面对它时我感到无尽的悲哀。头发已经变白到这个地步,人生的时光还能有多少呢? 秋风吹过下山的道路,明月照亮春天的时光。感慨皇帝的恩情已尽,而我的容颜也不再美好如初。
去完善
释义
【青楼】:古代泛指豪华精致的楼房或高级住宅。这里指诗人自己的住所。 【明镜】:镜子。这里指铜镜。 【胜悲】:难以忍受的悲痛。 【今如此】:如今已经这样了。 【能几时】:还能有多少时间呢? 【下山路】:下山的路,比喻人生的下坡路。 【上春期】:春天到来的时候。 【叹息】:叹气,感叹。 【君恩尽】:皇帝对他的恩典已经消失。 【容颜不可思】:容颜已老,无法想象年轻时的模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览镜》诗以青楼挂明镜开篇,揭示出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观察镜子中的自己,诗人意识到白发苍苍的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进而对生活岁月的无情流逝发出了深深的感慨:“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天萧瑟的风吹过下山的路,春天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复苏的希望。但无论自然界的季节如何变换,诗人都无法忘怀过去的时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无尽追悔,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眷恋。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深沉的哀愁中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野和对生命深层次的思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览镜》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世纪,正是唐代初期,也是诗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统治者正努力巩固政权,振兴国家,社会上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刘希夷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他却在官场中屡遭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种人生的波折,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览镜》中,刘希夷通过描绘自己面对镜子时的所思所想,揭示了人生易逝、容颜易老的普遍规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珍视之心。这首古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初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