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
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
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家旅馆废弃于哪一年,如今路过此地的征夫仍在感叹。旅途中遇到的人并不多,荒芜的田地和古道却连绵不绝。翠绿的竹林覆盖着红色的稻谷地,坟头旁的树木环绕着清澈的水波。阳光照在茅草的阴影里,微风让田野间的气息变得和缓。心中充满悲伤无法释怀,回首往事,满是抱怨与无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阳旅馆:指的是古代位于南阳的旅馆。
2. 征夫:指出门远行的人,此处指旅行者。
3. 新知:新朋友。
4. 池篁:竹林。
5. 丹谷:泛指山谷。
6. 蓬阴:指茅草或蓬蒿下的阴影。
7. 不可去:形容心情沉重无法离开。
去完善
赏析
《晚憩南阳旅馆》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环境的破败与人世的悲凉。“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开篇便勾勒出一幅荒芜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沉郁之情。随后,“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道出人间的不幸与自然的复苏,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的“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和“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进一步展示了荒凉之境,勾起人们对于昔日繁华的想象。
然而,在这萧瑟之中,“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展现出希望的光亮。阳光逐渐驱散阴影,微风带来生机,给人带来慰藉。然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又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与对未来的忧虑,将诗意推向高潮。整首诗笔触细腻,情感深沉,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憩南阳旅馆》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8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诗歌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
刘希夷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朝廷选拔为国之栋梁。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经常受到同僚的排挤和陷害。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由于刘希夷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性的诗篇。
去完善